[实用新型]微型恒温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73030.X | 申请日: | 201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殷劲;钟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劲;钟华君 |
| 主分类号: | A61J1/00 | 分类号: | A61J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恒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恒温存放如药物等少量物品的微型恒温盒。
背景技术
日常的生活中,不少物品,特别是有些药物,必须在恒温或特定温度下存放,以免变质或失效。以口服胰岛素为例,其必需在2-8℃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否则药物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效。该药物的另一个特点是,药品用量小,价值高,但每天要服用2-4次,且不宜断药和换药。这就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使上班、出差、旅游、探亲访友等较长时间的外出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微型恒温盒,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在相对恒定、特别是在较低温度下保存少量的物品,以满足特定情况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微型恒温盒的结构,是在保温材料外套中设有一带有保温内盖的恒温储腔,其导热材料的底部与由电池提供工作电流的制冷/热半导体芯片的一侧制冷/热面接触,制冷/热半导体芯片的另一侧制冷/热面经散热结构与外换热部的通气道作热交换配合。
利用半导体制冷/热芯片改变或调节局部温度,目前已多有报道和应用,是十分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将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后,在此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当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和/或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本实用新型即应用该原理和电路结构,通过制冷/热半导体芯片的制冷/热功能,实现使该恒温储腔内局部小环境的温度达到并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
上述结构中,如为提高该该恒温储腔开口盖部的保温性能,一种优选方式是可采用如实施例所示,使所说该保温内盖为设在保温材料外盖内侧面的塞式内盖形式的结构。
为方便使用,在上述微型恒温盒基本结构基础上,在所说的保温材料外套外侧的适当部位还可以设置有带有电源开关和/或经适当温度传感元件检测的内温显示结构等相应的操作结构。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恒温盒体积小,因此升/降温迅速,且能不受外界温度影响使恒温储腔的内温能较长时间保持恒定,特别适合对如胰岛素等需低温或恒定温度保存的药物等少量物品在外出时携带。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恒温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恒温储腔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微型恒温盒的一种控制电路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恒温盒的一种基本结构。在常用硬质微孔泡沫等保温材料外套2中,设有一个恒温储腔5,其开口部的保温外盖3内侧面的对应位置上还设有一个内塞盖式结构的保温内盖4。采用金属等常用导热材料的恒温储腔5底部,经导热硅胶粘接剂等介质7与由电池提供工作电流的制冷/热半导体芯片9的一侧制冷/热面接触和粘接固定,制冷/热半导体芯片9的另一侧制冷/热面经散热片等散热结构8与外换热部的通气道6作热交换配合。该制冷/热半导体芯片9可以选择最大输入电压小于2V,最大输入电流小于1.2A的任意一款,如天津市精易工贸有限公司的TES1-1701型号产品等。改变制冷/热半导体芯片9的输入电压极性,就可实现使其对恒温储腔5进行制冷或加热,且其制冷/制热的效果与输入电压的大小成正比,因此根据需要在输入较大电压时,制冷芯片可工作在大功率(强效制冷或制热)状态下;输入的电压变小时,则制冷或制热的能力降低,同时功耗也降低。通过不同的的程序控制软件及相应的电路设计,这些功能都是可以顺利实现的。在保温材料外套2的外侧适当位置还设有带有电源开关和/或温度显示结构的操作结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劲;钟华君,未经殷劲;钟华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