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067.0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0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沈道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道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9/10;C02F1/6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冷凝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民用建筑蒸汽冷凝水回收到生活热水系统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蒸汽的单位在日常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蒸汽冷凝水,如何实现对蒸汽冷凝水的有效回收和利用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蒸汽冷凝水的回收利用既节能又节水,不仅是对国家能源政策的响应,同时降低了单位能耗成本,是一项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工程技术。
宾馆、办公楼、写字楼、医院等民用建筑的暖通设备及其它热交换器所产生大量的100℃以下的蒸汽冷凝水,目前大多采用传统方法回收成锅炉用水,现今锅炉虽大多已安装省煤器,但作为锅炉补水,采用常温软水对锅炉烟道余热进行回收,其热能回收效率显然仍较低。尤其是采用城市热力网用汽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大多蒸汽冷凝水未加回收,直接排放。由于蒸汽冷凝水水质好,含有一定的热量,对该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存在较高的经济效益。
经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48050Y)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用户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暂存水箱、大贮水箱、温控器、泵送控制器、泵组流量计、生活热水循环管道及总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温控器通过缆线分别与暂存水箱、大贮水箱、流量计和生活热水循环管道相接,泵组控制器通过缆线分别与泵组相接,泵组接在生活热水循环管道与大贮水箱之间,泵组接在大贮水箱与热水用户相通的分支管路上,泵组和流量计串接在暂存水箱与大贮水箱之间。
该专利采用开式回收方法,先用暂存水箱收集,再输送至大贮水箱,然后输送至生活热水循环管道,供用户使用。尽管达到蒸汽冷凝水回收到生活热水系统目的,但仍有一定的缺陷,因开式回收有压力的蒸汽冷凝水从疏水器排出时,可闪蒸出大量的二次蒸汽;存储到贮水箱再输送到热水系统,需二次输送,消耗一定的电能,并损失部分热量;大贮水箱偏大,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一般单位难以推广;同时因蒸汽冷凝水PH值较低,蒸汽冷凝水贮存后采用全部或大部分供用户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舒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具有回收热量好、回收的蒸汽冷凝水质量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设置在用汽设备与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水交换器之间,包括保温集水槽和热水泵,所述的保温集水槽一端与用汽设备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一与热水泵相连,所述的热水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二与热水交换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集水槽为开式保温集水槽,在保温集水槽与用汽设备之间设有U型集水管。
本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是将用汽设备产生的具有一定温度的蒸汽冷凝水回收到生活热水系统中的。本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主要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汽设备产生的蒸汽冷凝水进入到保温集水槽中。收集到保温集水槽中的蒸汽冷凝水在热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到热水交换器中,给生活热水系统提供热水。在本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中,保温集水槽为开式保温集水槽,蒸汽冷凝水中的气体可以由保温集水槽中出去,这样能有效的防止热水泵出现空转的现象。由于用汽设备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是具有一定压力的,因此,在保温集水槽与用汽设备之间设有U型集水管。这样用汽设备产生的具有压力的蒸汽冷凝水经过该U型集水管后能释放压力,再自动排放到保温集水槽中,从而减少了蒸汽冷凝水的二次蒸汽的闪蒸,可提高回收热效率10%左右。将保温集水槽设计成开放式的,使整个回收装置的压力为常压,否则整个回收装置将被视为特种设备,使本回收装置无需每年接受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节省成本。另外,本装置中的保温集水槽的容积是较小的,大致为0.15~0.3米3,具体的可根据实际蒸汽冷凝水的每小时流量的1/10来计算,保温集水槽的高度大致为0.4米,这样使安装变得更加的容易,满足各种用汽设备产生的蒸汽冷凝水的回收。
在上述的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中,所述的保温集水槽与热水交换器之间设有当热水交换器中的液体PH值低于设定值一时能自动向保温集水槽加入碱液的输送机构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道永,未经沈道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制冷的窗式一体节能空调机
- 下一篇:直立式风道集成环保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