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野菜分捡精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1859.6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3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从圣;张先华;董玉留;赵从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圣桂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30 | 分类号: | B03C1/30;B07B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野 菜分捡 精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即山野菜分捡精选装置。
背景技术
薇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广泛地域均有分布。薇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野菜之王”的美誉。据检测,在每100克薇菜鲜品中,含蛋白质3.1克,脂肪0.2克,纤维3.8克,维生素B20.25毫克,维生素C0.69毫克,胡萝卜素1.97毫克;在每100克薇菜干品中,含钾约3000毫克,钙190毫克,镁290毫克,磷710毫克,铁12.5毫克,锰8毫克,锌6毫克,铜1.8毫克等。薇菜为人类食用已有长久历史,经常食用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是兼食用、保健为一体的纯天然食品。目前我国薇菜产品除少量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部分均供向国际市场,薇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品种之一。
自然环境中的薇菜原料中夹带着诸多杂物,分捡工序极耗费工人精力和人工工时。即使是在采取各种常规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由于薇菜自野外采摘、反复翻晒、多次分捡等生产环节均由人们手工操作,多种原因导致薇菜产品中存在着特别难以辨认清理的微小铁物料(包括如泥土中含有的铁砂)及人的头发等,而毛发尤为薇菜出口的大忌。杂质含量的有无和多少已成为直接影响薇菜产品品质提高和品牌形象建设的最大干扰因素。
困扰山野菜其它大宗产品如黄花菜、蕨菜加工生产的问题与上类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任务是针对山野菜生产中铁物料和毛发杂质的清理工作,提供一种山野菜分捡精选装置。
本实用新型完成任务的方案为:一种山野菜分捡精选装置,包括一定宽度的循环滚动输送带,电动机带动输送带由较低端向较高端运行,输送带较低的一端置有料斗,较高一端的正下方还具有:1)一个与输送带大致等宽的条形磁选功能区;2)一个总宽度不小于输送带宽度的火灼风选区,其前侧有位置对称的两块喷头板,两块喷头板上布有1-2组喷火口,后侧为风口向前的风扇,风扇位置高度与喷火口位置高度相适应。
磁选功能区与火灼风选区两者的位置任意上下,但以磁选功能区在上、火力风选区在下为优。
条形磁选功能区的磁场由永磁体产生,尤以钕铁硼磁体为佳。
火灼风选区具有并列的两只风扇。
火力风选区的燃料为罐装煤气或瓶装可燃气,如罐装民用煤气或瓶装氧气和瓶装乙炔气的混合等。
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山野菜(如薇菜)干料产成品装箱前的最后一道清捡工序:当完成前期加工各环节后的山野菜干料在料斗堆余,由工人均匀薄摊到运转着的输送带上,山野菜干料自输送带的高端向地面坠落的过程中,其夹杂的铁物质碎屑被强磁性的磁铁吸附,毛发在被强火瞬间烧灼成灰的同时由风扇吹至远处,菜料中可能有的絮状物及绒状物(如少量接近粉化腐烂的湿料再干燥后的菜料)亦会被风吹落至较远处,即它们均与良好质地的山野菜干料实现分离(毛发的灰和菜料中的劣质物风选后被清除),至此本实用新型完成预设任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原料菜干中杂劣物清理的连续作业,大幅度提高劳动工效。经严格检测,使用实用新型后,山野菜干料产品的洁净率明显提高。在极为挑剔的日本国市场,本申请人薇菜品牌的美誉度名列前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直观示意图A
图2本实用新型的直观示意图B
图3本实用新型的直观示意图C
图4是图2的m向视图
图5是图2的n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条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的输送带(1),输送带(1)的较高一端内置有直接带动输送带(1)循环滚动的轴(2),该轴(2)由电动机(3)以链条带动,从而输送带(1)可按x方向自下而上循环滚动,链条外固定有安全护罩(4),输送带(1)的较低一端置有料斗(5)。在输送带(1)较高一端的正下方还固定有:
1)铁氧体或钕铁硼材料的永磁体(6),该条形永磁体(6)间接固定在本设计装置的边框(7)下侧,并与输送带(1)大致等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圣桂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舒城圣桂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1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