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统弦轴的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167.X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腊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F16H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统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器琴弦的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能方便省力的,在不改变弦乐器现有木弦轴调节琴弦的传统方法的状态下,对木弦轴进行助力微量旋动,从而对琴弦的紧张度进行精细微量调整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弦乐器在拉奏的过程中,有时候因气候、温度、干湿度的改变,以及搬运震动等因素,木弦轴经常滑松,造成音调偏低,在调节时有时拧的过紧,造成音调偏高,需要精细调整琴弦的紧张度以达到精确的标准音高。现有的某些弦乐器如大中小提琴的调弦装置是木弦轴调弦装置,由于历史、传统和美学等原因,木弦轴调弦装置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被接受技术改造和改变,但该调弦装置使用困难,有时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拧动,更难以实现微量精确调节琴弦音准,不便于初学者,力量小的人士,尤其是学习弦乐器演奏的年幼儿童操作。
针对现有弦乐器中调音装置使用不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省力的、不改变弦乐器现有木弦轴调节琴弦的传统方法,不改变调弦时的姿势,便于单手旋转调弦旋钮精细调节琴弦音准,用于对传统木弦轴进行助力微量旋动,从而对琴弦的紧张度进行精细微量调整的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木弦轴进行助力微量旋动,从而对琴弦的紧张度进行精细微量调整的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轴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的弦轴调节装置包括套在弦轴6头部并带动弦轴转动的套筒或夹卡具1、助力齿轮箱2、调弦旋钮3和用于将助力齿轮箱2定位的支持柱5,其中,助力齿轮箱2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通过输出轴带动套筒或夹卡具1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蜗杆和蜗轮,所述的调弦旋钮与第一伞形齿同轴连接,第一伞形齿 轮与第二伞形齿轮变向啮合传动,第二伞形齿轮与蜗杆同轴转动,所述的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的蜗轮与输出轴12同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或夹卡具与输出轴12直接相连同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或夹卡具与输出轴12通过花键配合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于花键活动连接的位置设有花键分离后能使得套筒或夹卡具与输出轴12相对转动的活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于所述的活动空间处设有能插入活动空间内限制花键分离的套筒或夹卡具锁紧销子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花键连接为矩形花键连接或渐开线花键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叙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轴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的弦轴调节装置包括套在弦轴6头部并带动弦轴转动的套筒或夹卡具1、助力齿轮箱2、调弦旋钮3和用于将助力齿轮箱2定位的支持柱5,其中,助力齿轮箱2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通过输出轴带动套筒或夹卡具1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蜗杆和蜗轮,所述的调弦旋钮与第一伞形齿轮同轴连接,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变向啮合传动,第二伞形齿轮与蜗杆同轴转动,所述的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的蜗轮与输出轴12同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弦轴调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套筒或夹卡具套在琴的木弦轴上,利用支持柱将助力齿轮箱定位于弦轴箱上,从而在转动调节旋钮时,助力齿轮箱不会随着旋钮的转动而移动位置,确保本装置的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保证了调节琴弦紧张度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或夹卡具与输出轴直接相连同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这一优选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使用简便、坚固耐用,不改变弦乐器现有木弦轴调节琴弦的传统方法,不改变调弦时的姿势,便于单手旋转调弦旋钮精细调节琴弦音准,用毕后方便取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或夹卡具与输出轴通过花键配合活动连接。于花键活动连接的位置设有花键分离后能使得套筒与输出轴相对转动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套筒或夹卡具和输出轴可以独立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腊,未经李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渔用药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果糖二磷酸钠粉针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