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夹式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078.5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1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石化机械阀门厂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回阀,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夹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一种依靠介质本身的流动而自动启、闭阀瓣并用来阻止介质逆向流动的自动阀门。中国专利文献CN2246738Y提出了一种对夹式止回阀,包括阀体、法兰、密封垫等部件,在阀体内固定有弹簧座,阀杆固定在弹簧座上,阀瓣和弹簧套装在阀杆上。阀瓣的工作面呈分流锥状。阀杆设计为螺杆,备帽旋装在阀杆上。阀体的内腔设计为流线型。该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原材料消耗少,流阻小,开关迅速,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缺点:该现有技术中的阀瓣仅通过尾部成型的孔套在阀杆上,在阀瓣开启与关闭时,既需靠阀杆导向,又需靠阀杆来支承,而当阀瓣沿着阀杆朝远离阀杆的方向移动时,阀杆只能对阀瓣尾部进行支撑和导向,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阀瓣头部呈锥形,使得阀瓣头部较重,在移动过程中,阀瓣头部有向下倾斜的趋势,从而导致阀瓣头部因不能对准阀口而会引起阀瓣撞击阀体,以及阀瓣不能关严阀口的问题,严重时,阀瓣甚至可能从阀杆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对夹式截止阀不能使头部较重的锥形阀瓣定向移动而导致阀瓣不能对准阀口的问题,提供一种锥形阀瓣能够定向移动的对夹式截止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夹式止回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成型有通腔;
阀瓣,所述阀瓣的尾部成型有阀杆孔,所述阀瓣设置在所述通腔内,实现所述通腔的开启与关闭;
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插入所述阀杆孔内,另一端固设在所述阀体上;
偏压装置,所述偏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阀杆与所述阀瓣之间,实现所述阀瓣的复位;
所述阀瓣的头部边缘处设有对所述阀瓣头部进行沿所述阀杆轴向方向导向的导向部件,所述阀体内壁的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部件配合使用的配合导向部件。
上述的对夹式止回阀,所述导向部件为成型在所述阀瓣头部边缘处的孔,所述配合导向部件为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壁的相应位置上的导向杆。
上述的对夹式止回阀,所述导向部件为成型在所述阀瓣头部边缘处侧壁上的导向槽,所述配合导向部件为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壁的相应位置上的导轨。
上述的对夹式止回阀,所述偏压装置为弹簧。
上述的对夹式止回阀,所述阀杆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座固设在所述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实用新型中,阀瓣头部以及阀体内壁相应位置上的导向部件的设置能够对阀瓣的头部起到导向与支承的作用,保证阀瓣能够定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对夹式止回阀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阀体、2-阀瓣、3-阀杆、4-弹簧、5-孔、6-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对夹式止回阀,包括成型有通腔的阀体1,
尾部成型有阀杆孔的阀瓣2,所述阀瓣2设置在所述通腔内,实现所述通腔的开启与关闭;一端插入所述阀杆孔内,另一端固设在所述阀体1上的阀杆3;以及设置在所述阀杆3与所述阀瓣2之间实现所述阀瓣2的复位的偏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压装置为弹簧4。
所述阀瓣2的头部边缘处设有对所述阀瓣2头部进行沿所述阀杆3轴向方向导向的导向部件,所述阀体1内壁的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部件配合使用的配合导向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为成型在所述阀瓣2头部边缘处的孔5,所述配合导向部件为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壁的相应位置上的导向杆6。所述阀杆3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座固设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阀瓣2头部以及所述阀体1内壁相应位置上的导向部件的设置能够对所述阀瓣2的头部起到导向与支承的作用,保证所述阀瓣2能够定向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为成型在所述阀瓣2头部边缘处侧壁上的导向槽,所述配合导向部件为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壁的相应位置上的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石化机械阀门厂,未经温州市石化机械阀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