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盘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8158.7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0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宾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411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杆、活塞杆、抽油井口抽油光杆等杆件密封处的节能盘根。
背景技术
目前的石油开采中,抽油光杆在抽油井口中做上下往复运动,两者之间的密封问题主要靠内部装有盘根的密封器来实现的,而目前的盘根不具备吸附、传导和储存润滑油的功能,抽油光杆和盘根之间完全是干式摩擦,摩擦阻力增大,增加抽油机的能耗;而且加速抽油光杆和盘根的磨损,需要频繁的更换抽油光杆和盘根,不但增加了抽油井口的维护的成本,也影响了抽油井的产量。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附、传导和储存润滑油的节能盘根,使抽油光杆和盘根之间能够连续、充分、均匀的得到润滑。减少抽油光杆和盘根的磨损,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抽油机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问题是通过提供如下结构的节能盘根来解决的,该节能盘根,包括:盘根体、导油层和开口油槽,所述的盘根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吸附、传导和储存润滑油的导油层。
所述的盘根体的外部形状为长条形状。
所述的盘根体的外部形状为螺旋形状。
所述的盘根体的外部形状为圆柱形状,其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
所述的盘根体设置有开口油槽,用来存储润滑油,也有利于盘根体受压时容易变形,提高盘根体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减少摩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抽油机的能耗。
所述的开口油槽的截面形状为V型。
所述的开口油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
所述的开口油槽在盘根体上分布的形式为单一侧面设置。
所述的开口油槽在盘根体上分布的形式为在两相对应的侧面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的开口油槽在盘根体上分布的形式为多层重叠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润滑油通过盘根体表面的导油层的吸附、传导和储存,使抽油光杆和盘根体之间能够连续、充分、均匀的得到润滑。减少抽油光杆和盘根体的磨损,减小摩擦阻力;盘根体设置有开口油槽,用来存储润滑油,也有利于盘根体受压时容易变形,提高盘根体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减少摩擦面积,减小摩擦阻力,降低抽油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安装在密封器内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9是沿图8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F-F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6-1是沿图16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8图17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盘根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盘根体2的上下两侧面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吸附、传导和储存润滑油的导油层1。盘根体2的外部形状为长条形状、其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状。
使用时,将设置有导油层1的长条形状盘根体2沿抽油光杆4和安装在密封器壳体5的内部空腔中的盘根衬套6之间的空隙缠绕成螺旋状,并对其空隙进行填充,由压帽7和盘根压帽8对盘根体2进行挤压,解决抽油井口9和抽油光杆4之间的密封问题。
所的示盘根衬套6上均匀分布有通透的油道孔13;压帽7内部隔板15上方的润滑油室10空腔内的润滑油,经盘根衬套6和密封器壳体5的内部空腔之间的间隙,再由盘根衬套6上均匀分布的通透的油道孔13对盘根衬套6空腔内的设置有导油层1的盘根体2进行浸润,通过导油层1对润滑油的吸附、传导和储存,使抽油光杆4和盘根体2之间能够连续、充分、均匀的得到润滑。减少抽油光杆4和盘根体2的磨损,减小摩擦阻力,降低抽油机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宾,未经李红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8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空静液压封隔器
- 下一篇:新型油田母锥打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