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插头及包含其的连接件、插头插座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4518.6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2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国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杨颖;张一军 |
地址: | 102601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插头 包含 连接 插头 插座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传导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及包含其的连接件、插头插座组件。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见,其大都为圆柱状插头。其依据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型的计算机或医疗仪器的插座孔径,而存在外径的变化。
目前,市面上的此类电源插头往往外露导体,当电源插头的外露导体接触到其它电源,严重时会导致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的损坏。
更特别地,在医疗设备领域,此类电源插头的隐患更大,新的国家安全标准要求规定:医用电子连接器不允许外露导体和金属。因为,一旦电源插头的外露导体接触到其他电源,轻则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例如心电治疗仪器的电极导连线会直接地接触患者身体),会导致患者触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源插头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其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插头,包括外导体,在所述外导体的外围设置有外绝缘层,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外绝缘层之间间隔有距离以形成用于容置电源插座上的外导体的空间。
具体而言,所述电源插头的外导体为柱状环型导体,所述柱状环型导体内设有与自身相连的柱状环型绝缘层,在所述柱状环型绝缘层内设有两端抵靠在所述柱状环型绝缘层内壁上的内导体。
较佳地,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电源插座上的外导体的壁厚。这样使得 电源插头可以较容易地与相应的电源插座配合插接。
优选地,所述空间的容积最多为所述电源插座上的外导体的体积的1.5倍。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相对于未设置绝缘层的电源插头来说尺寸并没有显著的增大。
优选地所述外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源插头的外导体的长度。如此一来,可以保证较佳的绝缘防护效果。
较佳地,所述外绝缘层的下部形成有限位凸台。由此在组配电源插头连接件时可以较为方便地固定在连接导线的绝缘护套中。
较佳地,所述外绝缘层为通过热熔方式连接在所述外导体上的绝缘塑料套筒。当然,并不排除使用其他的方式将外绝缘层设置在电源插头上,对于外绝缘层的材料也不限于塑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源插头连接件,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源插头、以及与其连接的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电源插头的连接处外部包覆有绝缘护套。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电源插头插座组件,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源插头的连接件,以及与其插接配合的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头的外绝缘层位于所述电源插座的外导体的外部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外部空间为所述电源插座的外导体外围设置的外绝缘层与所述电源插座的外导体之间形成的隔槽。这样可以实现特定情况下的电源插头和电源插座的双重绝缘防护,并且彼此容易进行插接配合。
优选的,在电源插座的外绝缘层上设有螺纹,从而方便地安装于相应的电子产品和设备中。
通过在传统的电源插头上增设绝缘层,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源插头的导体易接触到其它电源的可能,增加了电源插头的安全系数,从而可以较佳地应用于医疗设备领域。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源插头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源插头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C为图1A的局部纵剖图,其中剖示了电源插头的内部结构。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包括图1A、图1B和图1C中所示的电源插头连接件的插头插座组件中的电源插座的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包括图1A、图1B和图1C中所示的电源插头连接件的插头插座组件中的电源插座的俯视图;
图2C为图2A的纵剖图,其中剖示了电源插座的内部结构。
图3为图2A、图2B和图2C所示的插头插座组件中电源插头连接件和电源插座配合插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国,未经孙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