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热油加热轧辊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4251.0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胜;蒋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兰格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8 | 分类号: | B21B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油 加热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导热油加热轧辊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轧制电池极片的轧机。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轧机作为一种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设备,现有的通用电池极片轧机采用常温轧辊对电池极片进行轧制,在轧制过程中,无法减小轧后极片的厚度,达不到提高极片的密度的要求,特别是轧辊对于极片的厚度和极片的密度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控制轧辊表面温度,提高轧制极片的质量的导热油加热轧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辊的轴头安装旋转接头,轧辊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在轧辊上设置有轴向通孔,轴向通孔与中心孔相通,外置加热的导热油通过中心孔进入轴向通孔,导热油流过沿轴向设置的轴向通孔,使轧辊的表面温度升高,通过导热油控制轧辊的表面温度。
本实用新型在轧辊的端面沿径向分布轴向通孔,在轧辊上设置斜孔,轴向通孔与中心孔通过斜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轧辊的端面沿径向分布24个轴向通孔,每三个轴向通孔为一组,一组轴向通孔与中心孔通过斜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轧辊的两端设置斜孔,斜孔连通轴向通孔与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在中心孔内安装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中心孔的中段,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在轴向通孔一端设置连接件,轴向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串联连通。
外置加热以后的高温导热油,经过轧辊轴端的旋转接头,导入轧辊的中心孔内,再经由两端的斜孔,进入近辊面层的轴向通孔中进行循环,这样让近辊面层通过高温导热油,从而达到加热轧辊工作表层的目的,循环以后的油,再进入轧辊中心孔中,同样通过轧辊轴头的旋转接头,返回外置的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轧后极片的厚度,提高极片的密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端面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的右端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轧辊1、轴向通孔2、斜孔3、中心孔4、旋转接头5。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轧辊1的轴头安装旋转接头5,轧辊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4,旋转接头上的孔与中心孔4相通连接,外置加热的导热油管连接旋转接头。在轧辊的两端设置有轴向通孔2,在轧辊的端面沿径向分布24个轴向通孔,每三个轴向通孔为一组,三个轴向通孔之间串联连通,在轧辊的两端设置斜孔3,一组轴向通孔与中心孔通过斜孔相连通,轴向通孔与中心孔相通。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轧辊1的轴头安装旋转接头5,轧辊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4,旋转接头上的孔与中心孔4相通连接,在中心孔4内安装连接管6,连接管6的一端设置在中心孔4的中段,外置加热的导热油管连接旋转接头5。在轧辊上设置有沿轴向通孔2,24个轴向通孔均匀分布在轧辊的端面上,轴向通孔靠近辊面层,每三个轴向通孔为一组,三个轴向通孔的两端通过连接件7连接,三个轴向通孔之间串联连通,在轧辊的两端设置斜孔3,斜孔3的一端与轴向通孔连通,斜孔3的另一端与中心孔相通。外置加热以后的高温导热油,经过轧辊轴端的旋转接头5,通过连接管6导入轧辊的中心孔内,再经由轧辊一端的斜孔3,进入近辊面层的一组轴向通孔2中进行循环,这样让近辊面层通过高温导热油,从而达到加热轧辊工作表层的目的,循环以后的油,再经由轧辊另一端的斜孔,再进入轧辊中心孔中,同样通过轧辊轴头的旋转接头,返回外置的加热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兰格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兰格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液压提升吊具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医疗器具处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