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绳索挂钩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1759.5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伍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泽明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绳索 挂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绳索挂钩。
背景技术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总是变化无常,尤其是春秋两季,一天的早、中、晚的温差都比较大,于是出门在外的人们时常需要增减衣服。那么,随身携带而暂时不需要穿戴的衣物,一般搭在肩膀、手臂上,或者绑在腰间、搭在手袋上。这不仅仅总是让人觉得麻烦,而且一不小心还容易丢失,尤其是当我们忘情地干其他事情的时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衣物的绳索挂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绳索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和一绳索;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绳索贯穿该固定座的通孔;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两颗固定螺柱;在所述绳索两端各设置有一开合螺帽;所述开合螺帽在紧锁状态下与固定螺柱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两个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绳索挂钩,在所述固定座上、位于通孔的出口处,固定设置一紧锁套,所述紧锁套呈喇叭状开口;在所述锁紧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在所述绳索上套装有一紧锁螺帽;所述紧锁螺帽在紧锁状态下与紧锁套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绳索挂钩,在所述绳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防止开合螺帽脱落的防脱索头。
优选的,该绳索挂钩,所述固定座呈圆盘状。
优选的,该绳索挂钩,所述通孔的中轴线与固定座的直径重合。
优选的,该绳索挂钩,所述两固定螺柱设置在固定座的圆周上,所述两固定螺柱分别位于固定座同一直径的两端,两固定螺柱所在直径与通孔的中轴线垂直。
优选的,该绳索挂钩,所述绳索为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绳索的一端缠绕在细长物体上,如背包的背带、椅子的横梁等,再将设置在绳索上的开合螺帽与固定座上的固定螺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本实用新型锁附在背包等物体上。接着将衣物捆绑在绳索的另一端,同样通过设置在绳索上的开合螺帽与固定座上的固定螺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衣物通过本实用新型套锁在了背包或其他物体上,不仅仅携带方便而且不容易掉落。
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其像钥匙扣一样当装饰品套锁在背包上或腰间,其本身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携带衣物,还可以套锁其他物体,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了方便实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紧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固定座 11、通孔
2、绳索 21、防脱索头
3、固定螺柱 4、开合螺帽
5、紧锁套 6、紧锁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绳索挂钩,该绳索挂钩不仅仅可以用于套锁衣物,还可以用于套锁其他物体,其包括固定座1和绳索2,固定座1呈圆盘状;固定座1上设置有一通孔11,通孔11的中轴线与圆盘状的固定座1的直径重合,所述绳索2贯穿该固定座1的通孔11;在固定座1上设置有两颗固定螺柱3,固定螺柱3设置在固定座1的圆周上,所述两固定螺柱3分别位于固定座1同一直径的两端,两固定螺柱3所在直径与通孔11的中轴线垂直;在绳索2两端各设置有一开合螺帽4。
如图2所示。开合螺帽4在紧锁状态下与固定螺柱3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两个锁环。
如图1所示,为了使钩挂衣物的绳套大小可调整,在所述固定座1上、位于通孔11的出口处,固定设置一紧锁套5,所述紧锁套5呈喇叭状开口;在所述锁紧套5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在所述绳索2上套装有一紧锁螺帽6。
如图2所示,所述紧锁螺帽6在紧锁状态下与紧锁套5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在紧锁螺帽6松开状态时,绳索2可以左右拉动。如图2所示,将紧锁螺帽6旋紧后,紧锁套5的喇叭开口被合拢,紧锁套5夹紧绳索2使之不能再被拉动。
如图1所示,为了设置开合螺帽方便且使之不易从绳索中脱落,在所述绳索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防止开合螺帽4脱落的防脱索头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泽明,未经伍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1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