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结构X波段雷达吸波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0944.2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泳;孙毅;樊飞跃;赵虎;周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拓谷超细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H05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结构 波段 雷达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波吸波材料,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吸收X波段的多层薄膜结构雷达吸波薄膜。
背景技术
现阶段雷达波探测波段主要是X波段,即8-12GHz。传统X波段雷达吸波材料主要以羰基铁吸收剂为主体,与胶合剂复合制备出吸波涂层材料,1mm厚度涂层材料面密度往往达到3-4kg/m2,且在8-12GHz频段,其反射率也难以达到-8dB,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X波段雷达吸波材料面密度大,质量重,对X波段吸收率低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密度小,质量轻,对X波段吸收效率高的多层结构X波段雷达吸波薄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结构X波段雷达吸波薄膜,其技术特点是主要包括六层吸波涂层和五层塑料薄膜,每两层吸波涂层间均设有塑料薄膜。
所述塑料薄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聚酰胺等树脂制成的非吸波性薄膜中任意一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树脂类非吸波塑料薄膜,具有密度小、无毒害、耐高温、阻燃、耐腐蚀、抗老化、高强度、刚度强、柔韧性好等优点,可以降低吸波薄膜的面密度,提高吸波薄膜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适合在多种环境要求下使用;
2、塑料薄膜上涂覆的吸波涂层中羰基铁吸收剂的含量比较低,涂层面密度小于2.3kg/m2,吸波材料面密度低,适用于各种对面密度要求高的设施设备,且该吸波涂层降低了羰基铁吸收剂的使用比例,生产成本低;
3、采用六层吸波涂层以及每两层间设有塑料薄膜的结构,电磁波进入吸波涂层后,会在两吸波涂层之间来回反射而损耗掉,类似于光学中的全反射,从而形成电磁波陷阱,电磁波吸收效果好,吸波材料在8-12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均小于-9dB;
本实用新型采用六层吸波涂层与五张塑料薄膜相互间隔压合成吸波薄膜, 吸波薄膜厚度小、密度低、质量轻、力学性能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只需要直接贴附于吸波表面即可,吸波薄膜利用电磁波陷阱原理,提高X波段吸波性能,可广泛适用于X波段雷达或对X波段有隐身性能要求的武器装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波性能测试图。
图中:吸波涂层1,塑料薄膜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多层结构X波段雷达吸波薄膜,主要包括六层吸波涂层1和五张塑料薄膜2,五张塑料薄膜2均匀间隔设置于六层吸波涂层1的每两层吸波涂层之间,每层吸波涂层1的成份为:偶联剂1.50份、稀释剂50份、羰基铁吸收剂150份、60%环氧树脂39.83份、固化剂12.93份;塑料薄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聚酰胺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非吸波性薄膜中任意一种;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KH550;稀释剂为体积比为7∶3的二甲苯和正丁醇,或稀释剂为体积比为4∶3∶3的二甲苯、丙酮和乙酸丁酯;固化剂为聚醚胺D400。
制备该吸波薄膜步骤为:
1.取1.50g偶联剂用50g稀释剂稀释,加入到150g羰基铁吸收剂中,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向混合物中加入60%环氧树脂39.83g搅匀,再加入固化剂12.93g,将混合好的涂料用高速剪切机剪切15分钟静置冷却成涂料待用;
2.用毛刷将步骤1所述的涂料均匀涂在处理过的塑料薄膜上,放入30℃的烘箱中1-1.3小时后,将烘箱温度升至60℃固化5小时,按本步骤制得相同的4张轻质薄膜;
3.用毛刷将步骤1所述的涂料均匀涂在处理过的塑料薄膜的正、反两面,放入30℃的烘箱中1.3-1.8小时后,将烘箱温度升至60℃固化5小时制得第5张轻质薄膜;
4.取60%的环氧树脂E-44与固化剂D-400按质量份数比2∶1混合后作为胶合剂,使用胶合剂把步骤3、4制得的5张轻质薄膜按由上至下顺序粘贴,粘贴后放入60℃的烘箱2小时进行胶合剂的固化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拓谷超细粉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拓谷超细粉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0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