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假饵的阻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0584.6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文娟 |
主分类号: | A01K85/16 | 分类号: | A01K8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仿鱼形的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鱼饵是钓鱼必不可少的器具。为了取得既环保又方便的效果,人们利用鱼类大鱼吃小鱼的习性,设计了仿鱼形的仿生鱼饵,在鱼体的头设有连接鱼线的挂环,鱼体的腹部及尾部设有连接鱼钩的挂环,鱼饵在水中不断拖动的过程中吸引鱼的攻击或咬食而上钩。在水中能吸引吸引鱼类是气味和声音,由于假饵是无味的,只能通过只能通过水流产生声音来吸引鱼类上钩。特别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无法用眼睛看到远方的食物,主要通过声音寻找,以往假饵基本采用流线型设计,在造型上与真鱼无多大区别,在水中拖动时不足以产生更大的声音来吸引鱼上钩,从而影响鱼饵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性能更好的鱼饵。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鱼体,所述鱼体的背部设有两个突出凸点,所述鱼体头部至凸点向鱼体内部凹进形成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鱼体的前背部两面分别设有两个凸点,在所述凸点与头部之间分别有一凹槽,作用是鱼饵在不断拖动过程中通过凹槽产生水流的撞击凸点,水流撞击凸点产生淆乱的水流,使其在水中产生新的频率,本实用新型由原来假饵在水中拖动过程中只有一股水流改变成三股水流,从而更容易吸引鱼类攻击或咬食而上钩。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新颖、工艺简单、结构合理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钓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鱼体1,所述鱼体1的前背部两面分别设有两个凸点2,在所述凸点与头部之间分别向鱼体内部凹槽3。作用是鱼饵在不断拖动过程中通过凹槽3产生水流的撞击凸点2,水流撞击凸点产生淆乱的水流,从而更容易吸引鱼类攻击或咬食而上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文娟,未经任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05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
- 下一篇:假饵鱼钩的快速装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