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滑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6643.2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3 | 分类号: | H05K5/03;H04M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滑动装置,特别有关于一种利用装置本身机构而达成的半自动滑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日渐普及,手机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使可设置接口的面积增加,因而衍生出折叠式或滑盖式的机构,目前移动电话已大量地采用滑盖式结构的设计。早期技术于滑动时完全手动,操作的手感不佳,后来出现双弹簧式的设计,提供一种自动滑入定位点的手感,改善了手感不佳的问题。但由于双弹簧式的滑盖结构所占体积庞大,使得市面上的滑盖手机多数较笨重;加上双弹簧式的滑盖结构制造成本高,也使得滑盖手机价位偏高。
目前已有许多业者针对双弹簧式结构的两大缺点:体积大、成本高作不断地改良。其改良重点不外乎简化弹簧的结构,只要能简化弹簧的结构就能有效缩小机构的体积并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已知双弹簧式滑盖机构的示意图(一),图2为已知双弹簧式滑盖机构的示意图(二),其滑盖10及底座11由一弹簧模块12连接,弹簧模块12包含两螺旋弹簧13、14,当滑盖10被推动时,弹簧模块12随着滑盖10移动改变角度而被压缩;通过行程中点后,弹簧模块12因转动一角度而作力方向改变,同时释放并推动滑盖10至定点。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为已知平面双弹簧式滑盖机构的示意图(一),图4为已知平面双弹簧式滑盖机构的示意图(二),其滑盖20经由平面弹簧22、23连接至底座21,平面弹簧22、23以类似回形针方式沿一平面折弯的铁线。当滑盖20被推动时,平面弹簧22、23随着滑盖20移动改变角度而被压缩;通过行程中点后,平面弹簧22、23因转动一角度而作力方向改变,同时释放并推动滑盖20至定点。
前述滑盖机构的缺点在于其作动必须要有一定的作动空间,螺旋弹簧占有一定厚度的体积,且需以模型式安装,成本高;平面弹簧占用较少的厚度,成本也较螺旋弹簧低,但却占用大量的平面空间。在移动电话越来越轻薄短小且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趋势之下,弹簧结构不足应付小尺寸的电子产品,必将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自动滑盖装置,包含基座与滑盖。基座,其至少一处包含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且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分别弯折具有第一滑动面与第二滑动面,其中第二滑动面的长度短于第一滑动面的长度。滑盖,包含多个凸肋,且滑盖相对基座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其中当滑盖受一推力时,多个凸肋的其中一个沿着第二滑动面滑移并跨越第二弹臂,带动多个凸肋的其中另一个沿着第一滑动面滑移并跨越第一弹臂,使滑盖相对基座滑动与第一滑动面等长的距离。
于此,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设置于基座的一侧,且第一弹臂连接第二弹臂,当滑盖位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凸肋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间,且当滑盖受推力后,滑盖相对基座滑动与第一滑动面等长的距离而位于第二位置。
此外,基座的一侧可还包含至少一个第三弹臂,第三弹臂连接第二弹臂,且其弯折具有第三滑动面,其中第三滑动面的长度短于第二弹臂的第二滑动面的长度。
再者,凸肋分别具有一个宽度,且第一滑动面长度等于三倍的凸肋宽度,第二滑动面长度等于两倍的凸肋宽度,第三滑动面长度等于凸肋宽度。
于本实用新型中,这些凸肋位移路径相互不交集。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多个支撑单元,分别设置于第一弹臂与基座,以及第二弹臂与基座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中,滑盖与多个凸肋为一体成型。
于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臂还包含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一施力斜面,多个凸肋的其中一个沿第一导引斜面滑移而压迫第一弹臂的第一滑动面,并沿第一施力斜面释放第一弹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弹臂还包含第二导引斜面与第二施力斜面,多个凸肋的其中另一个沿第二导引斜面滑移而压迫第二弹臂的第二滑动面,并沿第二施力斜面释放第二弹臂。
于本实用新型中,基座较佳地可以为电池槽;滑盖较佳地可为电池背盖。
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使用者仅需施力推动滑盖使其凸肋跨越基座的第二弹臂,即可带动另一凸肋跨越第一弹臂,并带动滑盖相对基座滑动与第一滑动面等长的距离,不仅省力、使用方便,且结构较为简易,不需要再另行设置弹簧结构,不但可有效将滑盖式电子产品轻薄化,更可大幅节省量产时的材料成本及组装人力成本。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