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6430.X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0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景凌;付剑;钟春生;肖鸿光;肖海军;吕士忠;贺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负压 装置 水平 中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连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炼钢连铸生产中的水平连铸中间包。
背景技术
水平连铸中间包作为钢包和结晶器之间用于钢水过渡的容器,其水口是中间包钢水流入结晶器的通道。在水平连铸生产中,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中间包熔池较深,其水口通道位于中间包前壁下方,再由于其生产铸坯规格小,水口通道直径较小,因此水口通道是中间包烘烤的一个薄弱环节。
炼钢连铸生产中现有的水平连铸中间包如附图1所示,它为一个上端开口的矩形锥体容器,由包底6、前壁1、后壁4和两侧面5组成,中间包前壁1的下方设有中间包水口7,包盖2设在中间包上方,蓄热式烘烤器3设在包盖2上。蓄热式烘烤器有二个燃烧器作间隙式燃烧,用煤气和压缩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燃料,靠蓄热式烘烤器烧嘴喷出的压缩空气将热流带入中间包包底及水口通道。由于中间包熔池较深,中间包包底及水口的烘烤效果较差,生产中常发生因水口通道烘烤温度低,导致启铸冻死或浇铸过程中水口结瘤而中断生产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它为一 个上端开口的矩形锥体容器,由包底、前壁、后壁和两侧面组成,包盖设在中间包上方,蓄热式烘烤器设在包盖上,中间包前壁的下方设有中间包水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是在中间包水口通道处设置一个负压装置,使水口通道处产生负压,将中间包内的热流引向水口通道,改变原中间包烘烤的热流方向,从而快速对中间包水口及包底进行烘烤。
所述的负压装置由排气管、压缩空气管、鼓风机、支架组成。排气管由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管焊接组成,排气管安装在支架上,排气管的大管直径与中间包水口的通道直径相同。在排气管的大管靠近小管的连接处开一圆孔,圆孔直径与压缩空气管的外径相同,压缩空气管的一端设有一个角度为90°的弯管,弯管通过排气管大管下部圆孔插入排气管中,并焊接密封,弯管的指向与排气管的小管一致,弯管长度能保证超过排气管的大管和小管连接处并伸入小管内即可,压缩空气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连接。
使用过程中将排气管的大管一端直接插入中间包水口的通道内,深约1cm,用支架支撑固定排气管,支架的高度以保证排气管放置使用时中心线与中间包水口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的工作原理是:中间包烘烤时,将中间包移到在线烘烤位并加上中间包盖,装上中间包水口蓄热式烘烤器,然后点燃中间包蓄热式烘烤器,开启水口烘烤器鼓风机,鼓风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30-0.5Mpa,将鼓风机形成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管导入排气管小管,再通过排气管小管排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由于排气管小管空气的高速流出,造成排气管大管及水口处形成较大负压,使中间包内的热流被吸入水口处,从而达到烘烤水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负压装置与中间包蓄热式烘烤器配合使用,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了中间包水口通道的烘烤温度,避免了因水口通道温度低造成的启铸“冻死”、“结瘤”等事故。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的水平连铸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负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它为一个上端开口的矩形锥体容器,由包底6、前壁1、后壁4和两侧面5组成,包盖2设在中间包上方,蓄热式烘烤器3设在包盖2上,中间包前壁1的下方设有中间包水口7。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是在中间包水口7通道处设置一个负压装置8,使水口通道处产生负压,将中间包内的热流引向水口通道,改变原中间包烘烤的热流方向,从而快速对中间包水口及包底进行烘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