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管夹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5438.4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忠润;文长虹;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永恒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1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管夹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产品涉及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中使用的电动管夹阀,适用于矿山、化工、发电、食品、医药、给排水行业输送管道中的调节和控制阀门,尤其适应于低压管道的颗粒浆体或化学介质的输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低压管道中输送颗粒浆体和化学介质的控制装置,传统上基本采用耐磨金属和四氟橡胶密封方式,该种方式在耐磨耐腐蚀方面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使用寿命基本在三个月左右,其成本高、维修频繁、影响生产。由于阀体为整体式结构或左右式结构,维修拆卸也比较麻烦。
近年来,极少数发达国家研制了胶管类阀门,试图改变上述状况。国内也出现了仿制产品,但只是稍稍延长了有限的使用寿命,最长达不到六个月,而且维修麻烦,只能整体更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管夹阀,具有高耐磨、耐腐蚀的特点,无泄漏、无堵塞、便于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动管夹阀,包括阀体、执行机构、连杆机构,所述的阀体为上下分体结构,上阀体与下阀体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阀杆、夹板、上压杆、导杆、下压杆、连板,阀杆与夹板相连接,上压杆与夹板相连接,上压杆两端位于导杆上可在导杆上滑动;连板通过小轴与夹板连接,通过轴与导杆相连接,导杆另一端连接下压杆;上压杆与下压杆对胶管形成对夹式结构。
所述的下压杆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导杆上,锁紧螺母与下压杆之间设有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分体式阀体,维修时便于拆卸;
2)对夹式结构,独创的连杆机构及上下压杆外形设计,可确保胶管在压合时,阀门关断时无泄漏,能承受较大的介质压力;
3)可采用不同品质的胶管和加强型夹布胶管,耐磨、耐腐蚀;
4)无堵塞、无泄漏。上下阀体连接不需安装密封垫;
5)适应截止和调节功能,本阀门在管道上任意安装,没有介质流向限制;
6)适用领域广泛,净水、污水、浆液、油质等低压输送管道中的关断、开启和调节的重要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管夹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管夹阀的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电动管夹阀的上压杆的主视图;
图3-2是电动管夹阀的上压杆的左视图;
图3-3是电动管夹阀的上压杆的俯视图;
图4-1是电动管夹阀的下压杆的主视图;
图4-2是电动管夹阀的下压杆的左视图;
图4-3是电动管夹阀的下压杆的俯视图。
图中:1-下阀体 2-螺栓 3-上阀体 4-铭牌 5-螺栓 6-螺栓7-密封圈 8-密封圈压板 9-连杆机构 10-胶管 11-下压杆 12-导杆 13-上压杆 14-连板 15-夹板 16-阀杆 17-小轴 18-螺栓 19-轴 20-垫圈 21-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电动管夹阀,包括阀体、执行机构、连杆机构,阀体为上下分体结构,上阀体3与下阀体1通过螺栓2连接固定。
分体结构的特点是:1)作为支点的连接螺栓2,固定点稳定。2)维修方便快捷,不必从管道上卸下阀门,只需把连接螺栓2拆下,将连接管道的法兰螺栓松开,上阀体3与下阀体1脱开,即可方便的更换胶管10。省时省力。3)节省维修资金,阀体可长期使用。
见图2,连杆机构9(图1)包括阀杆16、夹板15、上压杆13、导杆12、下压杆11、连板14,阀杆16与夹板15相连接,上压杆13与夹板15相连接,上压杆13两端位于导杆12上可在导杆12上滑动;连板14通过小轴17与夹板15连接,连板14通过轴19与导杆12相连接,导杆12另一端连接下压杆11;上压杆13与下压杆11对胶管10形成对夹式结构。
下压杆11通过锁紧螺母21固定在导杆12上,锁紧螺母21与下压杆11之间设有垫圈20。见图3-1、图3-2、图3-3、图4-1、图4-2、图4-3,上压杆、下压杆外形设计根据胶管受挤压时的变形特点,上压杆、下压杆与胶管接触面为三个不等弧面相交的形式,弧面半径分别为R1、R2、R3,可确保胶管在压合时,阀门关断时无泄漏,能承受较大的介质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永恒自控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鞍山永恒自控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5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