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智能化生态集成模块装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54329.0 | 申请日: | 201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8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薛彩琴;董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滨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原位 修复 技术 智能化 生态 集成 模块 装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智能化生态集成模块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河道黑臭的情况比较普遍,现有采用的河道水体修复技术中大致分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三类。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采用底泥疏浚方法,该方法见效快但工程量巨大,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沉淀与氧化,该方法见效快,但存在二次污染和成本高的问题;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大致可分4个方面:一是以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二是应用高等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生态修复技术,适用于较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位点,由于植物修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虽然修复时间长,耐污染冲击能力较弱;三是基于食物链原理的生物操纵技术,适用于大水体的流域修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将微生物、藻类、植物、生态等修复措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水体水质的不同阶段,发挥最有效的修复效果,并逐渐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技术体系,适用于河道水质修复的不同阶段。现有技术中对于河道污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文献记载:
1、如专利号为ZL98102839.X的中国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文献《一种河流沟渠污水生态强化自净方法》(公告号为CN1241538A);利用河道、河渠空间,通过建立若干级基堰形成湿地氧化塘,每级基堰由堤坡植被、景观曝气、喷灌曝气、湿地、基堰和基堰前后的沉淀沟所构成,河流污水依次通过各级基堰湿地氧化塘中的各种水生动植物和堤坡土壤生物作用,即得到净化。该设计采用简单单一的氧化塘,工程量大,同时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2、如专利号为ZL0224039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观赏性的水上环保船》(公告号为CN2540095Y);包括有船体及驱动船体行驶的驱动装置,在具有美感造型装饰物的船体的两侧各安装至少一对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轮子;在船体的中心部位安装有可升降自身带动力源的散气气浮曝气头,在船体上还装有多个喷头;水轮的轮边与轮轴间的空间部位为棋格状隔栅,每棋格中填放有易于微生物生长的填料,形成可移动式生物转盘。该设计采用船体方式,其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且抗冲击能力小;由于船体漂于水面之上,也会对周边的景观美化造成破坏,对治理效果只能是短期的,不能最终使水体恢复自然生态的演替。
3、如专利号为ZL200510037792.0的中国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文献《生物栅净化河道沟渠水体的方法》(公告号为CN1657442A);生物栅由生物栅单元构成,每级生物栅单元由支架、填充于支架中或缠绕于支架上的填料以及生长于填料上的生物膜三部分组成,将生物栅放置于河流或沟渠水体中。该设计只采用生物栅滤网方式,即河水经过生物栅或靠近于生物栅时其具有一定治理效果,当采用流水方式时其由于相互的接触时间较短,不能形成较好的降触效果,而采用静水方式时,其治理面具有局部性;再者微生物附着于生物栅上,生物栅本身没有供氧装置,所以生物的存活率及活动性不能保证,即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也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净化生态系统配置合理、适用范围广、净化速度快、易于实现设备化及最终实现生态恢复演替的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智能化生态集成模块装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智能化生态集成模块装备,包括有浮于水面上的单元净水浮岛,单元净水浮岛底部配装有菌藻共生系统的生物基模块,生物基模块下方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控制对生物基模块的持续供氧;鼓风机还连接有基于溶氧在线监测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伸入水面以下,并控制鼓风机的运行;单元净水浮岛四周配有链接槽,并经扣环控制单元净水浮岛之间的链接。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单元净水浮岛中间嵌装有承托网,承托网的下端伸入于生物基模块内,并且承托网内腔种养有水生生物体。
上述的生物基模块内贮存有菌藻共生系统的载体,菌藻共生系统对污染物分解时产生有氮物质,氮物质由水生生物体通过光和作用利用,产生氧气。
上述的水生生物体产生的氧气能被鼓风机吸入,并经曝气管输入至生物基模块内。
上述的鼓风机漂于水面上,或固定于水岸上,或布置于单元净水浮岛上。
上述的扣环经拉索还连接有固定桩,固定桩固定于水底床体上,并控制单元净水浮岛在水面上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滨,未经董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4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灯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LED太阳能室外照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