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2917.0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4N5/225;G03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投影机 摄影机 模块 笔记 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且尤其有关于一种具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演讲或简报场所,必须具备笔记型计算机及投影机装置,而当忘记携带投影机时则造成简报上的不便,而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具微型投影机的笔记型计算机装置,其主要是在显示屏幕顶端设置一微型投影机,以便简报时若现场没有投影机时,则可同时当作计算机及投影机来使用,其不受限于场地设备不足的困扰,然而该现有装置的微型投影机必须与其显示屏幕同步摆动操控,且其显示屏幕及投影机不适于平放于桌面上而有晃动不稳的情形,容易造成使用上的受限及不便;且该现有微型投影机采用光源则显有持续点亮而产生功耗大及散热等问题,及该现有微型投影机采用光学聚焦镜头组件,造成体积大、成本高及光学效率低等缺点,实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公开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以整合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并满足其使用上便利性及多功能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包括:
一机壳,于该机壳上表面组设有键盘;
一显示屏幕,其旋动启闭枢设在该机壳前缘;
一ㄇ型框,其旋动启闭枢设在该显示屏幕周缘,与该显示屏幕对应套合以旋动启闭于该机壳的上表面,且该ㄇ型框上分别组设有一枢转式微型投影机及一枢转式摄影机模块。
可选的,该微型投影机采用雷射投影技术,其包括:
一影像处理单元,用以处理数字影像;
一影像内存,其与该影像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以储存来自该影像处理单元的影像及将影像传送至该影像处理单元;
一成像单元;
一镜片驱动单元;
一雷射光源,其受该影像处理单元控制用以发射雷射光;
一投影镜片,其受该镜片驱动单元控制而将雷射光散射;
一总线,用以电连接该影像处理单元、成像单元及镜片驱动单元、及一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用以控制该影像处理单元、成像单元及镜片驱动单元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该微型投影机也可采用内建LED光源的数字光处理技术或内建LED光源的反射式液晶技术。
较佳的,该微型投影机二侧以一转轴枢接在该ㄇ型框上缘。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摄影机模块包括:
一光学系统,用以拍摄一影像;
一影像传感器,用以感测该拍摄到影像;
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以将该影像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一成像单元,用以将数字信号显示形成影像;
一只读存储器,用以储存启动摄影机模块开机软件程序;
一工作内存,用以暂储拍摄到影像;及
一微处理器,其电连接该影像传感器、模拟数字转换器、成像单元、只读存储器及工作内存,用以将该工作内存中储存的影像传送到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以显示影像。
进一步的,该摄影机模块还包括一压缩及解压缩单元,用以将影像压缩或解压缩以储存在一抽取式内存装置中。较佳的,该摄影机模块二侧以一转轴枢接在该ㄇ型框上缘且与该微型投影机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具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是将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设置于ㄇ型框的上缘,该ㄇ型框可枢转组设于笔记型计算机上,且该ㄇ型框系可单独平稳的贴合置放于桌面上,以避免碰撞晃动的情形;因而本实用新型于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则有更多的搭配装置以供选择使用,进而更能增进笔记型计算机的使用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微型投影机及摄影机模块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该笔记型计算机的摄影机模块操作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该笔记型计算机的微型投影机操作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1该笔记型计算机的ㄇ型框及显示屏幕的对应开启及闭合的侧视图;
图5是该笔记型计算机的微型投影机采用内建雷射光源投影技术的结构方块图;及
图6是该笔记型计算机的摄影机模块的结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