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延迟顶出顶针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1476.2 | 申请日: | 201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部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延迟 顶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类,具体的是指一种用于防止产品顶出部白化的延迟顶出顶针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有深筋位的情况下, 常希望在有强度的部分设置顶针。但在脱模过程中,产品有时候会出现顶出部份白化的现象,白化的原因就是顶针周围的筋位等脱模不良所造成。
在现有技术脱模不良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设计一种延迟结构,在白化的地方,使该处顶针延迟顶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延迟顶出顶针结构,通过顶针的延时顶出设计,有效解决顶出过程产品出现的白化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延迟顶出顶针结构,该装置包括面针板、底针板以及若干顶针,其中第一顶针固定于面针板上,其特征在于在面针板与底针板之间设置有一空腔,第二顶针的顶针杆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可在空腔内作垂直方向相对运动,所述空腔在第二顶针的运动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针的顶针杆,顶针杆一端的顶针穿过面针板顶触产品,另一端的顶针穿越底针板顶触固定板。
上述空腔以及第二顶针的顶针杆均为圆筒形,二者直径大小一致,并大于顶针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产品出现白化的部位,使该处顶针延迟顶出,可有效解决顶出过程产品出现白化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延迟顶出顶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延迟顶出顶针结构的顶出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附图1-2中标号1-8代表的是产品1、第一顶针2、第二顶针3、顶针杆4、面针板5、空腔6、底针板7、固定板8。
附图1所示为延迟顶出顶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从图可见,本实施例中延迟顶出顶针结构主要包括两顶针即:第一顶针2、第二顶针3,以及顶针杆4、面针板5、空腔6、底针板7等。其中第一顶针2固定于面针板5上,顶针上端顶触产品1。在面针板5与底针板7之间开设有一空腔6,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安装于空腔6内并可在空腔6内作垂直方向相对运动,空腔6在第二顶针3的运动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高度,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上端的顶针穿过面针板5顶触产品1,顶针杆4下端的顶针穿越底针板7顶触固定板8。
其中,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上端面与空腔6上端面齐平,紧靠面针板5,顶针杆4下端面与空腔6下端面之间余有一定延迟距离L。空腔6以及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均为圆筒形,二者直径大小相同,并均大于顶针杆4两端的顶针直径。
图2为延迟顶出顶针结构的顶出过程示意图。由图1、图2比较可见,当脱模顶出产品时,面针板5、底针板7一起带动第一顶针2往上顶出产品1一段距离。此时,顶出受力的是第一顶针2,由于具有一定延迟距离L,第二顶针3的顶针杆4在空腔6内不动,空腔6相对顶针杆4往上运动,直至顶出产品距离达到延迟距离L,此时顶针杆4的下端面与空腔6下端面完全接触。最后,固定板8往上带动第二顶针3,与第一顶针2一齐将产品顶出。由于第二顶针3相对于第一顶针2,在顶出过程中具有一定滞后延时,可较好的避免在第二顶针3与产品1相接触处产生白化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部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部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1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双色注射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装有剪力装置的纵连式轨道板端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