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9216.1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良;闫琳;刘继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英焊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56 | 分类号: | G01P3/56;B23K35/4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度 缓冲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芯焊丝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药芯焊丝企业生产药芯焊丝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焊丝在成型过程中速度不易稳定的问题。放带机的速度大多没有比较严格的控制,与焊丝成型设备的运行速度不统一,使钢带上的拉力过大,容易导致钢带断裂的问题,同时放带的速度不稳定或无法与焊丝成型的速度保持一致,焊丝成型机的运行速度由于受到放带速度的制约,也不会保持稳定。
填充率为药芯焊丝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药芯焊丝的填充率为单位长度药芯焊丝中药粉和药芯焊丝总重量之比,而药芯焊丝总重又等于药粉重量与外表钢带重量之和,两者均除以时间即为药粉的下粉速度和钢带的运行速度,如果钢带的运行速度不能保持稳定,最终会导致填充率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的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或称涨力轮)普遍采用光杠和直线轴承作为下张力轮基座的运动导轨以保证下张力轮基座的直线运动,但在下张力轮基座的往复运动下,光杠表面容易发生磨损,导致下张力轮基座的运动阻力增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导致速度不能及时准确地调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或发生断丝的问题,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它能够准确地检测前后两级设备的速度差信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所述包括支架、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下张力轮基座和安装在所述下张力轮基座前面的下张力轮,所述下张力轮基座通过垂直移动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下张力轮基座的上面与气缸伸缩杆固接,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伸缩杆垂直向下。
所述下张力轮基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安装有至少两根上下平行的第一固定心轴,每个第一固定心轴上均安装有前后定位轮,所述下张力轮基座的前面或后面通过第二固定心轴安装有左右定位轮;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成对前后定位导轨和成对左右定位导轨,所述前后定位轮安装在所述成对前后定位导轨之间,所述左右定位轮安装在所述成对左右定位导轨之间。
所述气缸与精密减压阀相连。
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有与其平行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气缸活塞的位置检测所述下张力轮的位置。
所述位移传感器为磁感应式微脉冲位移传感器,所述气缸的活塞上固装有磁石,所述磁感应式微脉冲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磁石的位置检测所述下张力轮的位置。
所述左右定位轮与所述下张力轮同轴。
所述前后定位轮为滚动轴承,所述左右定位轮为尼龙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气缸向下张力轮施加一垂直向下的恒定推力,以稳定下张力轮上钢带的拉力,提高检测速度差信号的准确性;采用轴承和轨道来保证下张力轮基座的直线运动,替代了直线轴承和光杠的方案,性能可靠,降低了零备件的更换频率,便于采购,价格便宜,减少了生产成本;采用精密减压阀调节气缸的压力,可及时将气缸内的高压气体排出,避免了采用一般减压阀气缸排气能力较差,气缸在被动收缩时气压会骤然升高,钢带上拉力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中:100、放带机;
200、速度差缓冲检测装置;201、支架;202、顶板;203、气缸;204、气缸伸缩杆;205、钢带导轮;206、下张力轮基座;207、下张力轮;208、第一固定心轴;209、前后定位轮;210、第二固定心轴;211、左右定位轮;212、前后定位导轨;213、左右定位导轨;214、位移传感器;
300、电控系统;
400、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英焊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英焊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9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