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8692.1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林;徐亮;陈光;胡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F7/08 | 分类号: | G07F7/0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可以降低石油消耗、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充电站虽然空间广阔,但目前它更适合公共交通电动汽车运营,大规模私人电动车充放电的解决方案绝不是几个充电站能解决的,如果未来全国的私人电动汽车都依靠充电站的话,那么用地面积将会非常惊人。对私人电动车用户来说,更方便的是充电桩。因此,充电站在技术、成本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下,充电桩的建设可能将更快一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供电并计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为车载充电机提供电能的充电桩控制器,通过刷卡实现计费并通过485总线将充电状态传给充电监控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射频模块、隔离模块、监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隔离模块与通信模块相连接。
其中,所述射频模块包括读写模块和与读写模块相连接的天线。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三端稳压块。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85控制芯片和安装在其上的485串行接口。
其中,所述实时时钟模块包括时钟芯片和可充电锂电池。
其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显示模块和键盘。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采用数码管,数码管连接有驱动芯片进行驱动。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采用LCD显示器。
其中,所述隔离模块包括DC-DC隔离电源和与其相连接的光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可以控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行并且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计量电费,可以显示并设置充电电量和充电时间,可以保存用户信息,可以上传充电状态,一方面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简易快捷的操作,另一方面为充电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各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器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车主可以简易快捷的操作充电桩、充电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控充电状态,充电桩控制器允许用户通过射频卡启停充电,并将充电状态通过485总线传给充电监控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射频模块、隔离模块、通信模块、监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有电源模块、射频模块、实时时钟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隔离模块、监控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隔离模块还连接有通信模块。在控制器的软件开发中,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整个应用程序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如射频模块、通信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显示模块等。人机交互模块可以显示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根据需要的不同,其可以是数码管显示或液晶显示,可以设置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控制模块的软件采用C语言编程、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高级语言,具有可读性好,移植容易等优点,考虑到单片微处理器的资源有限,在编程上尽可能做到高效,比如采用中断方式而不采用查询方式等。
以上各功能模块分布于两块PCB板上,其中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射频模块、隔离模块、通信模块、监控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布在第1块PCB板上;人机交互模块第2块PCB板上。
下面分别介绍每个模块的功能及连接方式: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采用型号为STC89C58RD+系列的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是监控终端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以实现对整个充电桩的控制和调度。
射频模块:射频模块包括读写模块和与读写模块相连接的天线,天线可以连接于读写模块外,也可以内嵌于读写模块中。读写模块采用型号为WM-17TC的读写模块,其可以用于读写M1卡(即Mifare One卡),有主动上传和被动上传两种操作模式,读写模块与微处理器通过软件模拟的RS232接口连接。通过在射频模块处刷M1卡可实现充电计费,M1卡由ASIC和线圈所构成,该线圈只有几组绕线,很适于封装到IS0卡片中。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RF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K位EEPROM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