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7429.0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16C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座。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前后轴承均处在燃烧室中。受热辐射的影响,轴承环境温度很高;而在相当高的温度会使轴承硬度迅速降低,产生变形,增加滚珠与轨道的摩擦发热量,并且很快损坏,降低发动机可靠性。轴承温度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外部的热传导,即环境温度的影响;二是轴承的滚珠与内环、外环的摩擦生热。目前有不少发动机是采取加大轴承润滑油流量的办法,通过润滑油带走摩擦生热的热量,降低轴承温度。这种方法降温的效果一般,且需要大量的润滑油,经济上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适用、且能够有效降低轴承温度的轴承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前轴承螺旋槽、后轴承螺旋槽、进油口、出油口和油道,所述进油口通过油道依次连通后轴承螺旋槽、前轴承螺旋槽和出油口。
为了方便整个系统的工作,所述前轴承螺旋槽设置在本体的安装前轴承处的壁内;所述后轴承螺旋槽设置在本体的安装后轴承处的壁内;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靠近前轴承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前轴承螺旋槽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槽既起了一个燃油通道的作用,同时他们本身也是一个隔热层。工作时,燃油首先通过进油口,顺着油道依次进入后轴承螺旋槽、前轴承螺旋槽,最后从出油口出来进入燃烧室燃烧。在流动过程中,燃油带走轴承隔热层上的部分热量,降低前后轴承环境温度。
混合燃油的初始温度不会很高,绝大多数都在常温或者环境温度范围。此外,被预先加热的燃油在燃烧室燃烧效果变好,燃油温度升高大大地提高了其分子的活化能,可以最高效率的利用燃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座本体上设置螺旋槽结构的隔热层,利用燃油带走轴承座的热量,降低了轴承的环境温度,解决了发动机轴承冷却问题,达到了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目的;2、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槽结构作为隔热层,既不会形成燃油流动死区,也不会造成局部燃油温度过高;同时,螺旋槽本身也增加了换热面积,有利于换热;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燃油降低轴承的温度,同时被预先加热的燃油在燃烧室燃烧效果变好,燃油温度升高大大地提高了其分子的活化能,可以最高效率的利用燃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座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前轴承螺旋槽2、后轴承螺旋槽3、进油口4、出油口5和油道6,所述进油口4通过油道6依次连通后轴承螺旋槽3、前轴承螺旋槽2和出油口5。
所述前轴承螺旋槽2设置在本体1的安装前轴承7处的壁内;所述后轴承螺旋槽3设置在本体1的安装后轴承8处的壁内;所述进油口4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靠近前轴承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出油口5设置在所述前轴承螺旋槽2上。
工作时,燃油首先通过进油口,顺着油道依次进入后轴承螺旋槽、前轴承螺旋槽,最后从出油口出来进入燃烧室燃烧。图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燃油的行进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滤清器管口消声结构
- 下一篇:具有内置油道的汽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