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载慢速下降的液压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5229.1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6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戴浩英;陈砚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慢速 下降 液压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具体是一种负载慢速下降的液压千斤顶,是对现有液压千斤顶回油油路内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液压千斤顶主要包括底座、分别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套和油缸,在所述的外套与油缸之间形成有储油腔、设置于油缸的缸腔中的活塞杆、设在底座上的并通过输油油路由储油腔向油缸的缸腔中输油的油泵、设在油泵顶部的与油泵活塞连接的揿手、和开设在底座上的用于导通油缸的缸腔与储油腔的回油油路、以及设在回油油路内的回油阀结构,所述的回油阀结构包括回油阀杆和钢球,当液压千斤顶卸压时,通过转动回油阀杆松开钢球,使液压介质从油缸的缸腔经过底座上的回油油路进入储油腔中。这种回油阀结构,在轻载或卸载下降时能保持平稳的下降速度,但在负载下降时,由于油缸缸腔的内压增大,导致液压介质的流速加大,使所顶重物下降太快,对操作者和车辆缺少有效的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在负载时能慢速下降,而在轻载或卸载后能快速下降的负载慢速下降的液压千斤顶,它不仅能有效地延长千斤顶顶起重物后回落的时间,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降低负载对地面的冲击,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负载慢速下降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1、分别固定在底座11上的外套12和油缸15,在所述的外套12与油缸15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3、设置于油缸15的缸腔17中的活塞杆21、设在底座11上的并通过输油油路29由储油腔13向油缸15的缸腔17中输油的油泵28、设在油泵28顶部的与油泵活塞连接的揿手组件30、和开设在底座11上的回油油路23、以及设在回油油路23内的回油阀杆2和与回油阀杆2配合的钢球4,其特点是:在所述底座11的回油油路23上还形成有彼此相通的弹簧孔20、阻尼孔18和螺钉孔14,所述的螺钉孔14与阻尼孔18、以及阻尼孔18与弹簧孔20之间各形成有台阶,且在螺钉孔14内设置具有第一泄油孔26的螺钉10,在阻尼孔18内设置有具有第二泄油孔27的阻尼座7,在弹簧孔20内设置有与回油阀杆2配合的钢球4、与钢球4配合的弹簧座5、和套设在弹簧座5上且与阻尼座7配合的第二弹簧6;在所述的回油阀杆2的一端上套设有一第一弹簧3,回油阀杆2的另一端与一回油踏脚1配合,所述的回油踏脚1枢轴连接在底座11上;在所述的底座11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一油路16、第二油路19和第三油路22,其中:第一油路16的一端与缸腔17相通、另一端与螺钉孔14相通,第二油路19的一端与缸腔17相通、另一端与阻尼孔18相通,第三油路22的一端与储油腔13相通、另一端与回油油路23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座7与阻尼孔18之间构成为滑动配合,且在第二弹簧6的作用下使阻尼座7的前端面25与阻尼孔18的台阶面24之间存在有一定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螺钉孔14中设置有用于过滤液压介质中杂质的滤油网9,滤油网9位于螺钉10的前端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螺钉孔16中还设置有挡圈8,挡圈8位于滤油网9的前端端部,用于固定所述的阻尼座7。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底座的回油油路上增设有自动阻尼结构,该自动阻尼结构能巧妙地利用负载前后的油压变化,使油缸中的液压油在回油过程中能自动调节卸油量,以获取在负载时能慢速下载,而在轻载或卸载后能快速下降的效果,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千斤顶的一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中回油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I部放大图。
其中:1.回油踏脚、2.回油阀杆、3.第一弹簧、4.钢球、5.弹簧座、6.第二弹簧、7.阻尼座、8.挡圈、9.滤油网、10.螺钉、11.底座、12.外套、13.储油腔、14.螺钉孔、15.油缸、16.第一油路、17.缸腔、18.阻尼孔、19.第二油路、20.弹簧孔、21.活塞杆、22.第三油路、23.回油油路、24.台阶面、25前端面、26.第一泄油孔、27.第二泄油孔、28.油泵、29.输油油路、30.揿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5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开瓶器
- 下一篇:撬装交流电驱抽吸捞砂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