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埚壳支撑钢模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4453.0 | 申请日: | 201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廖祖梁;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祖梁 |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站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涉及及一种水电站埚壳支撑钢模结构。
背景技术
水电站埚壳形体近似蜗牛壳,其作用为进水口冲击水流在埚壳内通过改变流态等方式重新分配,将其导入座环、冲击导叶转动而产生磁电转换。根据《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D335-89)第4.3.21条的规定,埚壳分为金属埚壳和钢筋混凝土埚壳两种,当水头在40m以上时宜采用金属埚壳;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埚壳,则应有技术经济认证。钢筋混凝土埚壳承受荷载组合分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种,基本组合:结构自重+机墩传来荷载+水轮机层荷载+内水压力+外水压力;特殊组合还需考虑埚壳放空状态下内水压力卸荷、校核洪水状态下的外水压力增大以及温度变化条件下的温度应力变化等情况,其重要地位及承受荷载情况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埚壳体形的精确度和形体的平顺,是水电站厂房工程二期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钢筋混凝土埚壳常规施工采用木模板+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的传统工艺,传统木模加工+组合钢模拼装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缺点:
(1)要求的技术工人专业水平、熟练程度高,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从事过类似施工的经历或经验;
(2)技术服务要到位,不能出差错
对测量放样、放点精度要求高,需全程跟踪服务;出现差错产生的返工工作量大,造成工期、物力及人力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工期。
(3)施工周期长
由于埚壳结构的复杂性、机埚施工作业场地窄小以及不同专业、工序作业相互交叉等影响,钢筋混凝土埚壳因温控要求分层施工,层间衔接难度大,采用传统木模加工、拼装的方法施工工期必然较长,综合计算单台埚壳施工工期不少于2.5个月,占用直线工期长。
(4)体形不易保证
传统钢筋混凝土埚壳施工方法由于木模板拼装缝隙多、木板刚度相对较小、边阴角不易施工等原因,混凝土浇筑时埚壳形态易产生变形,时有错台、跑模、漏浆等质量问题发生,后期缺陷处理工作量大,难度高。
(5)施工成本高
传统木模加工、拼装的埚壳施工方法造成的材料消耗大,特别是对不易再生的木材、钢管等更是如此,且难以周转利用,施工成本摊消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站埚壳支撑钢模结构,施工简单快捷、体形质量有保证、且可多次周转使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站埚壳支撑钢模结构,由多个模板体系单元连接构成,其中每一模板体系单元包括埚壳异形模板,以及支撑异形模板的支撑体系,其中异形模板包括从左至右至上而下地围绕支撑体系形成半包围结构的上斜模、顶模、侧模和下斜模,支撑体系包括固定于埚壳底板砼面上的左右工字钢门架立柱、连接固定于左右门架立柱间的门架横梁,以及方木、可调支撑和可调斜撑,其中门架横梁包括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且上横梁通过可调支撑和可调斜撑与左右门架立柱固定,相邻模板体系单元间的门架立柱间以及各异形模板间均有连接,其中上斜模通过可调斜撑连接支撑于左门架立柱上,顶模连接上斜模和侧模并通过槽钢次梁连接在上横梁上,侧模通过槽钢次梁连接在右门架立柱上,下斜模立于埚壳底板砼面上并通过方木与左门架立柱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体形、质量有保证、且可多次周转使用等显著特点,同时具有预拼装、可调节等技术创新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祖梁,未经廖祖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44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自动早餐出售亭
- 下一篇:一种踢脚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