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隔声窗密封胶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2855.7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0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明;吴帮玉;耿晓音;任平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22 | 分类号: | E06B7/22;E06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隔声窗 密封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胶条,特别是关于一种减振隔声窗密封胶条。
背景技术
密封胶条一般用于建筑门窗构件上:玻璃与压条、玻璃与框扇、框与扇、扇与扇之间等结合部位,能够防止内、外介质(雨水、空气、沙尘等)的泄漏或侵入,能防止或减轻由于机械的震动、冲击所造成的损伤,从而达到密封、隔声、隔热和减振等作用。如图6所示,已有技术的密封胶条10本体截面的上部为一“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下梁11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置有一向一边倾斜的竖条12。这种结构的密封胶条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密封、隔声的效果,但是由于下部结构为三个竖条12,当玻璃产生振动时,不能很好的减振,容易激发玻璃产生二次噪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减振效果好的减振隔声窗密封胶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隔声窗密封胶条,其为一长条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胶条本体,所述胶条本体的截面上部呈一“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的上梁比下梁短,所述下梁的两端分别向外侧斜下方弯折,形成一个半包结构,在所述半包结构内的所述下梁的底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椭圆环。
所述椭圆环的中部设置有一横梁。
所述胶条本体两端部的所述横梁下方的半圆形空间内分别设置一弹簧支撑结构。
所述弹簧支撑结构的截面为一半圆形,且半圆形上部回折。
所述弹簧支撑结构为一螺旋压缩弹簧。
所述胶条本体两端部的所述椭圆环内分别设置一螺旋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上部为一“工”字型结构,“工”字型下梁的两端向外侧斜下方弯折,形成一半包结构,在半包结构内设置一椭圆环,椭圆环的抗压、密封性好,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构件之间的固定密封。2、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在胶条本体截面的椭圆环中部设置一横梁,胶条本体两端部的横梁下方的半圆形空间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簧支撑结构,也可以在胶条本体两端部的椭圆环内直接设置一螺旋压缩弹簧,因此,不仅可以实现构件之间的密封,而且可以更好的达到减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实用,可广泛用于各种减振隔声窗的密封固定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椭圆环中部设置横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端部横梁下方半圆形空间设置弹簧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端部椭圆环内设置螺旋压缩弹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已有技术的密封胶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长条形,其包括一胶条本体1,胶条本体1的截面上部呈一“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的上梁2比下梁3短,下梁3的两端分别向外侧斜下方弯折,形成一个半包结构,在半包结构内的下梁3的底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椭圆环4。
如图2、图3所示,为了增加胶条本体1的支撑强度,可以在胶条本体1截面的椭圆环4中部设置一横梁5,还可以在胶条本体1两端部横梁5下方的半圆形空间内分别设置一弹簧支撑结构6。弹簧支撑结构6可以是一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圆形上部回折的结构,其截面尺寸大小与横梁5下部的半圆形结构尺寸相匹配;也可以是一螺旋压缩弹簧7。弹簧支撑结构6的长度为2~3mm。
如图4所示,上述螺旋压缩弹簧7也可以直接设置在胶条本体1两端部的椭圆环4内,而不在椭圆环4中部设置横梁5。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胶条本体1的上梁2卡设在型材8内,下梁3上部顶在型材8的下部,半包结构和椭圆环4的底部顶在玻璃9上。胶条本体1两端部的横梁5下方的半圆形空间内分别设置一弹簧支撑结构6。在玻璃9的室内一侧和室外一侧都设置有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连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