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于自动化装配的灯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576.0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胡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5/50 | 分类号: | H01J5/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自动化 装配 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灯泡的灯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压配方式将导电钉和导线端头连接成一体的螺口灯头装置,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灯以其比白炽灯泡耗电明显少、亮度高等优点正在逐步取代白炽灯泡,节能灯主要由上部灯头结构以及底部灯管结构组成。节能灯的灯头结构包括金属壳体和嵌装在金属壳体顶端的注塑绝缘体,注塑绝缘体的中心嵌装导电钉,该导电钉与导线一端端头压配连接,导线另一端端头与节能灯内的电子镇流器连接。这样,金属壳作为节能灯的一个电极,与金属壳绝缘的导电钉作为节能灯的另一个电极,两电极与电源接通形成导电回路。采用导电钉、注塑绝缘体代替现有的白炽灯泡的焊锡电极、玻璃绝缘体,可大大降低节能灯的制造成本;能用机械装配取代手工操作,显著地提高了节能灯制造的工作效率。现有的节能灯头结构如图1所示,在金属壳体1顶端的注塑绝缘体2径向均匀分布三个小孔22,剥去端头绝缘层的导线4的端头41从金属壳体1内穿过小孔22,弯折180°成钩形插入导电钉沉孔21内,然后将导电钉3压入导电钉沉孔21,使得导线端头41紧贴在导电钉3上形成固定连接。这种装配方式只能靠人工将导线4穿出注塑绝缘体2,还需将导线4弯折180°插入导电钉沉孔21内,难以实现灯头的自动化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剥去端头绝缘层的导线插入灯头注塑绝缘体内自动定位,且不需将导线端头弯折180°就能将导电钉压入注塑绝缘体内和导线端头压接的灯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于自动化装配的灯头,包括金属壳体、注塑绝缘体、导电钉、导线,所述绝缘体嵌装在金属壳体上端,注塑绝缘体上端中心设有导电钉沉孔,穿线孔设置在导电钉沉孔下方,与导电钉沉孔贯通;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头从金属壳体内穿出穿线孔进入导电钉沉孔内,所述导电钉压入导电钉沉孔与导线端头固定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利于自动化装配的灯头,其中所述穿线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大端与注塑绝缘体下端相通;所述锥形孔的锥度角为90°~11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在灯头装配线上自动完成导线插入灯头、压导电钉、且在压导电钉的过程中自动完成导线端头的连续弯折,导电钉与导线端头压接的效果好,工效提高5~10倍。本实用新型利用锥形穿线孔的引导和定位作用,可用机械手将剥去绝缘层后裸露相等长度的导线端头穿出穿线孔,以实现灯头的自动化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节能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壳体1、注塑绝缘体2、导电钉3、导线4,注塑绝缘体2嵌装在金属壳体1上端,注塑绝缘体2上端中心设有导电钉沉孔21。穿线孔22设置在导电钉沉孔21下方,与导电钉沉孔21贯通。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头41从金属壳体1内穿出穿线孔22进入导电钉孔21内,本实施例的穿线孔22为100°锥形孔,该锥形孔大端与注塑绝缘体2下端相通。锥形结构的穿线孔22能对导线4自动穿孔时起到很好的导向和定位作用,在剥去绝缘层后裸露一定长度的金属导线端头穿过穿线孔22时,由于穿线孔22的孔径略大于金属导线的线径,只能允许导线端头穿过,其后端的绝缘层被穿线孔22挡住,起到导线端头41穿孔的定位作用,确保各灯头穿过穿线孔22的导线端头41的长度保持一致,为完成灯头的自动装配,提供可靠的保证。在导电钉3压入导电钉沉孔21的过程中,能完成导线端头41的自动连续弯折,使得导线端头41与导电钉3压接良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胡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胡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