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采煤机用低采电缆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1971.7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7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加南 |
主分类号: | H02G3/32 | 分类号: | H02G3/32;F16L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采煤 机用低采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综合采煤机用低采电缆夹,属于采煤机电缆夹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采煤机H型带扣板低采电缆夹。
背景技术
采煤机用的电缆夹安装在采煤机拖缆架上,随采煤机一起运动,主要起保护井下采煤机用电缆、水管或通信光缆的作用,以防电缆等在使用过程中折断和磨损。现有采煤机用的电缆夹是由多节电缆夹其首尾孔对齐后联接成一段封闭式电缆夹,最后长度可根据采煤工作面需要而定,将电缆放入封闭式电缆夹从而组成一条完整的电缆夹达到采煤机的使用要求。但现有电缆夹外径大、各节单元较高,只适用于煤层较高(宽)的环境中作业,对于煤层较低(窄)的环境确不能进行作业,只能去除电缆夹而只用电缆,这样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很易折断或磨损,从而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缆夹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综合采煤机用低采电缆夹,可配合采煤机适用于其适用于更窄煤层的挖掘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综合采煤机用低采电缆夹,是由多节电缆夹单体首尾孔对齐后联接而成,每个电缆夹单体是由横倒的H型板和两侧扣板结合为一体,电缆从H型板电缆夹单体的两通孔穿过,所述的各节电缆夹单体高度降低。
进一步,所述的电缆夹单体的H型板的四角各有向上翻边,与侧扣板上、 下端向内的翻边扣合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相邻电缆夹单体是由H型板向左右伸出的连接件通过横向销或螺栓固接。
进一步,所述的电缆夹单体外径高度降低至100mm,其内通孔的高度为76mm。
本实用新型电缆夹的改进部分是把每个单元的高度降低,这样用于采煤设备时,在煤层比较低的情况下,装配好的电缆夹半径较小,相对于之前较大的电缆夹,其适用于更窄煤层的挖掘作业。本实用新型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采煤机用拖曳电缆夹技术条件》MT/T 775-1998标准,严格按照MT/T 117-2007标准制造。本实用新型电缆夹是由多节电缆夹其首尾孔对齐后联接成一段封闭式电缆夹,最后长度可根据采煤工作面需要而定,将电缆放入封闭式电缆夹从而组成一条完整的电缆夹达到采煤机的使用要求,具有轻便、强度高、抗冲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放大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
1、电缆夹单体,
2、H型板,201、向上翻边,202、连接板,203、U型连接板,
3、侧扣板,301、向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综合采煤机用低采电缆夹,是由多节电缆夹单体1首尾孔对齐后联接而成,每个电缆夹单体是由横倒的H型板2和两侧扣板3结合为一体,电缆或水管或通信电缆从H型板电缆夹单体的两通孔穿过,所述的各节电缆夹单体1高度降低。所述的电缆夹单体1外径高度降低至100mm,其内通孔的高度为76mm。
请参阅图3,所述的电缆夹单体1的H型板2的四角各有向上翻边201,与侧扣板3上、下端为向内翻边301扣合为一体。
请参阅图2,所述相邻电缆夹单体1是由H型板向左右伸出的连接件通过横向销或螺栓固接,H型板2向一侧延伸为一带连接孔的连接板202,另一侧延伸为U型连接板203,其端部设有连接孔,使用时,H型板一侧的连接板插入另一H型板的U型槽,并用横向销或螺栓固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低采电缆夹P位置可以用于装电缆及水管、通信光缆。
本实用新型电缆夹的改进部分是把每个单元的高度降低,这样用于采煤设备时,在煤层比较低的情况下,装配好的电缆夹半径较小,相对于之前较大的电缆夹,其适用于更窄煤层的挖掘作业。本实用新型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采煤机用拖曳电缆夹技术条件》MT/T 775-1998标准,严格按照MT/T 117-2007标准制造,具有轻便、强度高、抗冲击等优点。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加南,未经黄加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1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钛硅酸盐
- 下一篇:外用局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