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导柱结构的全程导向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0907.7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何崇阳;李建功;窦继魁;路会增;段建霞;范国军;王立征;郭为民;李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柱 结构 全程 导向 冲压 毛坯 冲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导柱结构的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加工领域,需要制造出具有一定强度的筒形金属零件,例如炮弹弹体、钻杆接头、氧气瓶等。在制造这些零件时,通常会利用红冲压技术进行毛坯加工,加工出的毛坯金属连续性好,且能够直接将棒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同时对棒料的规格条件限制小,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此外,在采用红冲压进行毛坯加工时所采用的设备都是利用设备本身的精度来保证红冲压毛坯的精度,并且在加工过程中模具的对冲性需要人工不断的进行调整,加工精度容易出现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采用红冲压进行毛坯加工时的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双导柱结构的全程导向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导柱结构的全程导向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卸料机构、顶料机构、冷却机构、冲头组件和模具组件。
上模座同外部的压机活动横梁相连,冷却机构、冲头组件均固定在上模座中。卸料机构固定在模具组件上,模具组件固定在下模座的腔体内。顶料机构从下模座的腔体以及模具组件的腔体穿出至外部的压机中。
在下模座的工作台面开有两个对称的通孔,同时,在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的上模座的模板上开有两个对称的通孔。
在每个通孔内套入一个套筒,套筒采用螺栓固定在下模座的工作台面上。
将一个导柱的一端采用过盈配合同上模座模板通孔固定在一起。导柱的另一端穿过套筒,并能够在套筒内滑动。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进行红冲压操作时,首先,压机活动横梁提起上模座,带动冲头组件向上提起离开模具组件的模腔。同时,带动导柱向上运动。
当压机活动横梁达到上限位时,向模具组件的模腔内放入坯料。之后,冲头组件在压机活动横梁的带动下下行,对坯料进行冲孔。此时,导柱要在冲头下冲未接触坯料前进入套筒内。在冲孔过程中,导柱穿过套筒,从而避免了冲口偏差。
当压机活动横梁到达下限位后,活动横梁带动冲头组件回程,卸料机构将坯料留于模具组件的模腔内。之后,卸料机构回位,活动横梁带动冲头组件回到上限位,压机的顶出装置推动顶料机构将坯料顶出模具组件的模腔。最后,顶料机构回位。一次冲压完成。冷却机构在整个过程中对冲头组件进行冷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对比现有设备及加工过程,具有以下优点:
现有设备精度差,模具工作时模具受力不均,造成冲头歪斜、冲压毛坯产生较大的壁厚差。为减少红冲压毛坯的壁厚差,减少毛坯的加工余量,降低材料消耗定额和后续机加成本,通过采用高强度、高精度、高刚性的外导柱全程导向模具来弥补设备精度差,增加了冲头与冲孔模的对中性,减少了人为因素,改善了工装工作时的不平衡受力,增加了工装寿命,减小了红冲压毛坯的壁厚偏差,从而节省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模座2、第一通孔8、套筒10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模座1和第二通孔9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导柱结构的全程导向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卸料机构3、顶料机构4、冷却机构5、冲头组件6和模具组件7。
上模座1同外部的压机活动横梁相连,冷却机构5、冲头组件6均固定在上模座1中。卸料机构3固定在模具组件7上,模具组件7固定在下模座2的腔体内。顶料机构4从下模座2的腔体以及模具组件7的腔体穿出至外部的压机中。
在下模座2的工作台面开有两个对称的第一通孔8,在每个第一通孔8内套入一个套筒10,套筒10采用螺栓固定在下模座2的工作台面上,如图2所示。同时,在红冲压毛坯冲孔装置的上模座1的模板上开有两个对称的第二通孔9,如图3所示。
将一个导柱11的一端采用过盈配合同上模座1模板第二通孔9固定在一起,可采用吊装螺钉进一步固定。导柱11的另一端穿过套筒10,并能够在套筒10内滑动。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进行红冲压操作时,首先,压机活动横梁提起上模座1,带动冲头组件6向上提起离开模具组件7的模腔。同时,带动导柱11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