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4506.0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吴百智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沉降 观测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沉降观测点的固定方法为:1、在建(构)筑物的墙体、柱模板支设前预埋观测点连墙件,连墙件的离墙距离通常采用50毫米;2、将观测点连墙件与墙体、柱钢筋固定;3、在模板上开一孔,支设墙体、柱模板,需校整观测点连墙件水平度;4、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埋设其它部位的观测点连墙件;5、所有观测点埋设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点进行闭合。然而现有该种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在建(构)筑物的墙体、柱模板上必须留有洞口,若模板上的洞口开的较小,模板拆除时可能将其损坏;洞口开的较大,将造成混凝土表面存有质量缺陷,拆除下来的模板将无法使用,模板拆除时极易将预埋观测点露出部分折弯、甚至折断,同时还影响观测建筑物沉降值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其目的是不需预埋观测点连墙件,避免将预埋观测点露出部分弄弯、甚至折断,确保建筑物沉降观测值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位于建筑物外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为活动链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与墙体表面相平。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Y”形,第二连接件为“L”形。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件上均设有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螺纹结构;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相对于地面垂直向上。
还可以是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件上均设有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的卡槽、卡扣结构;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相对于地面垂直向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可以是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杆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相对于地面垂直向上。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的钢筋体上。
还可以是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内。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一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使用后建筑物的墙体不需预埋件,可省去模板上的预留洞口工作量,避免了将预埋观测点露出部分弄弯、甚至折断现象,减少施工噪音,保障建筑物墙体的抗渗透能力。
2、该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中的“Y”形连接件根据建筑物外装饰的结构厚度而加长,减少了沉降观测过程中架设水准仪的次数,保证了建筑物沉降观测值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有些建筑物是不规则体进行沉降观测时不方便实施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连接杆;4:钢筋;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安装在建筑物上的“Y”形的第一连接件1以及位于建筑物外的“L”形的第二连接件2,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为活动链接,且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的一端与墙体表面相平。
第一连接件1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件2上均设有使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的螺纹结构;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相对于地面垂直向上。
该种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第一连接件1开口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件2上均设有使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互配合的卡槽、卡扣结构;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相对于地面垂直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4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