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2621.4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佐明;刘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佐明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L29/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由于创面内不能完全止血,多需留置引流管,以避免积血和渗液积聚,目前现有的引流管材料多为软管,末端开口加侧孔式,开口与管腔直径等大。容易被组织压扁或因为吸入较大脱落组织与血凝块,造成管腔堵塞,引流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不易造成管腔堵塞且引流效果好的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其一端为直通式可插拔的接口,另一端为椭圆形盲端,靠近该盲端的一侧设有侧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端为椭圆形盲端,在靠近其盲端处设有侧孔,不会吸入较大脱落组织与血凝块而造成堵塞现象,引流效果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侧孔呈螺旋状排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列于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侧孔的间隔为0.2cm~0.5cm,该侧孔直径为引流管本体其腔体直径的1/3~1/8。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引流管,参见附图1,图中:引流管本体1,椭圆形盲端2,侧孔3,可插拔的接口4。
本实施例中,引流管本体1采用硬质硅胶管,其长度为50cm,其管腔直径为8mm,壁厚2mm;其一端为直通式可插拔的接口4,可以与负压引流器连接,另一端为椭圆形盲端2,靠近椭圆形盲端2的一侧设有侧孔3,侧孔3与引流管本体1的内腔相贯通。
靠近椭圆形盲端2处设有侧孔3,不会吸入较大脱落组织与血凝块而造成堵塞现象,只能待其分解、液化后引出,采用硬质硅胶不易产生压扁现象,引流效果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侧孔3呈螺旋状排列。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排列于同一条螺旋线上的每相邻两个侧孔3的间隔为0.2mm,侧孔3直径为引流管本体1其腔体直径的2mm。
本实施例中的为五条呈螺旋线排列的侧孔3,参见附图1。
外科手术之后,将可插拔的接口4卸下,自易于引流位置做皮肤切口,沿皮下穿过引流管至手术区,椭圆形盲端2及侧孔3区置于手术需引流区中央,穿出皮肤处丝线缝合固定,穿出端安装可插拔的接口4后接负压引流器。注意穿出孔需与手术区至少间隔5cm以上的健康组织。
对于手术面积较大或多处手术者,可同时下两套或多套上述引流管。术后处理与一般引流管一样,术后24~72小时内拔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佐明,未经杨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2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中空侧托颈椎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