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防晕阻尼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0676.1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徐有岩;谢雄杰;谢梁;曹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周瑾 |
地址: | 210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150 kv 交流 紧凑型 输电 线路 导线 阻尼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防晕阻尼间隔棒。
背景技术
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分裂导线都要用到间隔棒,间隔棒主要用途是限制子导线之间的相对运动及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分裂导线的几何形状。按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以及分裂导线的根数不同,目前所使用的导线间隔棒可分为二、三、四、六、八根分裂导线用的五种类型。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分裂导线普遍采用八分裂导线间隔棒,这也是国内目前采用的最高分裂数的分裂导线间隔棒。随着1150kV电压等级交流输电线路的出现,已有的间隔棒将不能满足其运行需要。作为1150kV交流输电技术的一种方式,紧凑型输电线路采用十二分裂导线,分裂导线是型号为LGJ-400的钢芯铝绞线,分裂间距为350mm。更多的导线分裂数及更高的运行电压对导线间隔棒在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等方面的可靠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分裂导线间隔棒的机械强度应能承受导线不平衡张力、次档距振荡及单根导线上人施在子导线之间产生的拉、压力,在正常运行或导线发生扭转时对导线要有稳固的握力。十二分裂间隔棒还应符合线路防电晕及无线电干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二分裂导线防晕阻尼间隔棒能运用于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在保证良好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满足1150kV交流输电线路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防晕阻尼间隔棒,由框架、防舞动装置安装孔、线夹、胶瓦、阻尼件、间隔体或间隔芯、销轴、限位销或限位体、紧固件,锁紧销、铰链销和开口销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上带有防舞动装置安装孔,安装时防舞动装置安装孔置于与地面距离最近的一侧,框架是双体框架或单体框架,线夹镶有胶瓦、销轴、限位销或限位体、阻尼件及间隔体或间隔芯,镶有胶瓦端与导线连接并由锁紧销锁紧、开口销防脱落,镶有间隔体或间隔芯端通过紧固件与框架连 接,紧固件由紧固螺栓、螺母、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这种间隔棒分裂导线数多,分裂间距小(350),结构紧凑,性能好、节能降耗,可适用于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
(2)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400、500、630多种截面的导线,并可安装防舞动装置。
(3)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力学性能更优、更能保证输变电线路安全运行、少维修、安装方便,提高防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性能的节能型防晕阻尼间隔棒。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框架结构图。图1.2是图1.1的A-A处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框架结构图。图2.2是图2.1的B-B处剖视图.
图3.1是1150kV十二分裂防晕阻尼间隔棒的示意图A。图3.2是图3.1的A-A处剖视.
图4.1是1150kV十二分裂防晕阻尼间隔棒的示意图B。图4.2是图4.1的B-B处剖视.
图5是115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防晕阻尼间隔棒主体线夹的剖面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体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体框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柱式阻尼件示意图。
图9.1是本实用新型齿式阻尼件示意图。图9.2是图9.1的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5中标记说明:1-销轴,2-开口销,3-限位销或限位体,4-紧固螺栓,5-螺母,6-平垫圈,7-弹簧垫圈,8-铰链销。
该实用新型由框架、防舞动装置安装孔、线夹、胶瓦、阻尼件、间隔体或间隔芯、销轴、限位销或限位体、紧固件,锁紧销、铰链销和开口销组成,框架上带有防舞动装置安装孔,
所述框架是双体框架或单体框架,所述线夹镶有胶瓦、销轴1、限位销或限位体3、阻尼件及间隔体或间隔芯,镶有胶瓦端与导线连接并由锁紧销锁紧、开口销2防脱落,镶有间隔体或间隔芯端通过紧固件与框架连接,紧固螺栓4、螺母5、平垫圈6和弹簧 垫圈7组成紧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0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