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动力转换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0552.3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9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忠元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000 辽宁省葫***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机械领域用于动力转换的装置,具体地说是磁动力转换机。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以前,以磁场的磁力驱使动力转换的机械有很多种。但难以利用间断的自然力转换为连续的旋转力而被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实现利用间断的自然力转换为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磁动力转换机。该机利用驱动磁体与被驱动磁体间的磁力作用并通过惯性轮储能,将间断的自然力转换为连续旋转的动力,解决动力转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在机座内安装有主轴轴承,其上穿插安装有主轴,主轴的下端安装有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一侧安装有被动轮,动力输出轮与被动轮相动力传动连接,被动轮安装在被动轮底座上,在被动轮上端设有被动轮轴;在主轴上安装有转盘,在转盘内镶嵌有转盘磁体,在转盘两侧对称安装有惯性轴,其上安装有惯性轮;在转盘旋转区域的上方设有驱动杆,其上镶嵌有驱动磁体。转盘磁体为弧形。驱动磁体为圆柱形或多角柱形。
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将间断的自然运动转换为连续的旋转运动,从而,拖动动力机械运转做工或发电。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水能及其它不连续运动的动力转换成为连续旋转的动力输出而被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适应性强和应用面广的优点。适宜自然力收集与转换应用方面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磁体安装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磁体状态图
图中,1.主轴,2.主轴轴承,3.动力输出轮,4.转盘,5.转盘磁体,6.驱动磁体,7.驱动杆,8.惯性轴,9.惯性轮,10.被动轮,10.1.被动轮底座,10.2.被动轮轴,11.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据图1所示,在机座11内安装有主轴轴承2,其上穿插安装有主轴1,主轴的下端安装有动力输出轮3,在动力输出轮一侧安装有被动轮10,动力输出轮与被动轮相动力传动连接,被动轮安装在被动轮底座10.1上,在被动轮上端设有被动轮轴10.2;
在主轴上安装有转盘4,在转盘内镶嵌有转盘磁体5,在转盘两侧对称安装有惯性轴8,其上安装有惯性轮9;
在转盘旋转区域的上方设有驱动杆7,其上镶嵌有驱动磁体6。
据图2所示,转盘磁体5为以转盘内环曲面等同的弧形,其中一侧为N极,另一侧为S极。
据图3所示,驱动磁体6为圆柱形或多角柱形,其下端为N极或S极。
转盘为具有内腔的凹形体。
惯性轴对称安装在转盘的外侧,惯性轴由相对的一对或多对构成。
惯性轮沿惯性轴能够自由旋转,对磁体间运动产生缓冲和旋转力平衡的作用。
驱动杆一端与摆动动力供给装置相连接,并做力的传动,以利使驱动磁体有规律地摆动。
实施例1
利用风能作为驱动磁体的动力。
将摆动的风叶设计成为具有摆幅的形式,将摆轴与驱动杆7相连接。
随着风叶的摆动,驱动磁体也随之摆动,从而驱使主轴旋转,将旋转力传递给被动轮轴,输出旋转动力,实现了风能的动力转换。
实施例2
利用海浪能量作为驱动磁体的动力。
将摆动的水激叶片设计成为具有摆幅的形式,将摆轴与驱动杆7相连接。
随着水激叶片的摆动,驱动磁体也随之摆动,从而驱使主轴旋转,将旋转力传递给被动轮轴,输出旋转动力,实现了海浪能的动力转换。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当有作用力驱使驱动杆做往复运动或摇摆运动时,驱动磁体在转盘旋转区域的上部产生位移,斥动镶嵌在转盘内的转盘磁体一端产生远离,而另一端磁力相吸,随之驱使转盘产生位移一定角度,带动主轴旋转,同时,受转盘旋转力的作用,惯性轴和惯性轮也随之旋转,当转盘中的磁体运转到与驱动磁体的下端磁力平衡点时,随着惯性轮的旋转力的释放而继续向前运动,而后,又受到驱动磁体的斥力,驱使转盘磁体进行下一轮旋转,如此重复,实现了动力的转换,形成了连续的旋转运动。
随着转盘的旋转,同时带动主轴和动力输出轮的旋转,将动力传递给被动轮,使被动轮旋转,通过被动轮轴能够利用旋转力做工或者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忠元,未经郭忠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0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