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扭片式扰流子制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9145.0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宏朋;李勇;杨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星辰蓄热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6 | 分类号: | B21D11/06;B21D43/09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扭片式扰流子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换热器扭片式扰流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管式换热器是工业流体实现热交换的一种主要装置,为提高其换热效率,换热管内需插入扭片式扰流子。如图1所示,扭片式扰流子为一长条形零件,通常采用薄钢带制造,扭转成螺旋麻花状,扭转的螺旋为同一方向。现有的扭片式扰流子制造方法,多采用人工扭转的方式。制造时一般将薄钢带一端固定,通过人工绷紧另一端并旋转,从而使薄钢带扭转变形成麻花状,并保持一段时间后松开,最终制造出扭片式扰流子。但是现有的扭片式扰流子制造方法缺陷如下:
1、薄钢带整体扭转受力不均匀,靠近旋转端受扭转力大,扭转形成的扭转间距密集,靠近固定端受扭转力小,扭转形成的扭转间距稀疏,造成整个扭片扰流子扭转间距不均匀,进而影响流体换热效率。
2、薄钢带扭转后容易回弹变形,无法保持制造时的扭转间距要求,不能精确的控制扭片式扰流子的扭矩,废品率高。
3、无法连续加工,很难实现机械化,制造效率低,制造人员劳动强度大。
4、对于较长的扭片式扰流子,由于扭转力传递距离有限,不能够一次制造成型,必须分段制造,造成制造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器扭片式扰流子制造装置,从而实现扭片式扰流子的连续机械化制造,且制造过程高效可靠,扰流子变形均匀,质量稳定。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扭片式扰流子制造装置,它包括依次设置的夹送对辊、一号鼓形对辊和二号鼓形对辊,所述的夹送对辊由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的夹送对辊、一号鼓形对辊水平固定,二号鼓形对辊可绕着水平面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夹送对辊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一号鼓形对辊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与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二号鼓形对辊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夹送对辊和一号鼓形对辊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的夹送对辊的上对辊上设置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箱体内,另一端固定在上对辊的端轴上,从而增强了上下辊子之间的夹紧力,使钢带能顺利输送。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二号鼓形对辊固定在转动套上,转动套内是钢带前进的通道;转动套套设于固定支架上,且转动套可绕固定支架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二号鼓形对辊的转动角度为0~90°。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一号鼓形对辊和二号鼓形对辊的宽度大于等于夹送对辊的宽度,从而保证钢带顺利通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扭片式扰流子制造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钢带扭转间距均匀可控,消除了扭转间距疏密不均的现象。(2)实现机械化连续加工,制造效率提高,废品率降低。(3)能够一次性加工较长的扰流子,且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扭片式扰流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扭片式扰流子制造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放大图。
图6为图4的C-C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2、3、4、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扭片式扰流子制造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夹送对辊1、一号鼓形对辊2和二号鼓形对辊3,所述的夹送对辊1由动力装置4带动。所述的夹送对辊1、一号鼓形对辊2水平固定在箱体5内,二号鼓形对辊3可绕着水平面旋转。所述的夹送对辊1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一号鼓形对辊2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与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二号鼓形对辊3的上下辊子之间间距的中心线重合。
图示的实施例中选择三组夹送对辊1成对布置,每组夹送对辊1均由上下两个圆柱形辊子组成,夹送对辊1的数量越多,传输越稳定。夹送对辊1的每个辊子均能在动力装置4的带动下旋转,每对的上下两个辊子转向相反,钢带9在上下对辊的夹紧力作用下不断向前传输。所述的动力装置4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夹紧对辊1的辊子上轴端连接,轴端上设有轴承。为了增强夹送对辊1之间的夹紧力,在位于上方的辊子上各设有压紧弹簧6,压紧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箱体5上,另一端压紧轴承。从而使得上下两个辊子在压紧弹簧6的压力下紧密贴合在一起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星辰蓄热炉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星辰蓄热炉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9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