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端子表面抛光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8688.0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2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春;施乐芬;余林博;吴海兵;赵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珠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孙永生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端子 表面 抛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设备,具体说是一种连续端子表面抛光设备,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制造行业所生产的电源插片连续端子,所使用的原材料厚度一般在1.40-2.0之间,需方在使用前,供应商首先需将此厚度的铜板依客户要求将其切割成不同宽度的铜带(如规格为T*H:1.46*29,1.46*33,1.76*29.5,1.76*33等),以便客户使用。而供应商在切割时(术语称”分条”),由于在分条过程中,分条机刀口与铜带表面有磨擦,造成铜带表面有拉伤,目前国内各铜业公司(如广州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铜业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有限公司,芜湖精诚铜业等)均没有彻底有效的技术方法对铜带表面拉伤能做出有效应对;其次,铜带在搬运,运输过程中更加大了铜带表面刮花,刮伤的机率;再其次,需方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造成铜带表面拉伤,刮伤的隐患.需方根据自己客户的需求示准,会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一卷铜带100Kg左右,不便于全检),不能彻底且有效的杜绝不良材料流入下一工序。
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不合格产品产生的风险.成品生产出来交货到客户处,如果连续端子表面有1M左右的拉伤或压伤,刮花等不良现象,就会导致整批产品的退货.同时造成客户,原材料需方,原材料供应商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如人工费,误工费,挑选费,等等)。据同行业评估,以上不良现象占到总成品合格率的20%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连续端子成品合格率的连续端子表面抛光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连续端子表面抛光设备,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至少安装有一对相邻并且同时对同一根连续端子进行研磨的研磨轮,研磨轮的内孔上装有环形内套,在机架内安装有驱动研磨轮的驱动装置。
所述研磨轮有两对。
所述研磨轮的宽度与连续端子的宽度相同。
为了使连续端子在工作台上能平稳的运行,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端子固定轴。
所述驱动装置为高速旋转电机。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两边的自动放料机和自动收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将连续端子表面的拉伤、刮花等不良现象抛光处理掉,从而提高连续端子成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端子表面抛光设备,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在工作台2上至少安装有一对相邻并且同时对同一根连续端子进行研磨的研磨轮3,在机架1内安装有驱动研磨轮的高速旋转电机4,在机架两边安装自动放料机6和自动收料机7;研磨轮3可以取规格5P/320#至5P/800#中的两种研磨轮各一个,再分别用手锯将每个研磨轮分成与产品宽度相同的两个小研磨轮,并将每个小研磨轮的内孔装上一个环形内套。安装时先将5P/320#的两个小研磨轮装在先,再将5P/800#两个小研磨轮安装在后,并用螺母紧固每个小研磨轮,防止松动,这就可以让连续端子先经过5P/320#的两个小研磨轮,再经过5P/800#两个小研磨轮,然后启动电机检查是否安装平衡,并用铁片刮掉研磨轮外围毛刺,并调试好与产品的磨擦角度。高速旋转电机通过电源和调速开关8控制。为了使连续端子在工作台上能平稳的运行,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端子固定轴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将待研磨的连续端子放置送料机上,然后将需要抛光的连续端子送入两个相邻的小研磨轮之间,连续端子依次通过5P/320#和5P/800#规格的小研磨轮,然后打开电源,启动电机开关,则抛光设备开始运行,端子表面与小研磨轮相接触并磨擦,则连续端子表面的拉伤,刮花等不良现象就会被抛光处理掉。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珠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珠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8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