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裂化炉的进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12868.8 | 申请日: | 2010-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3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国 |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张兰海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裂化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生活垃圾推进垃圾裂化炉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的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日趋严重,生活垃圾这一严重的公害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棘手的问题。
一直以来,处理生活垃圾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堆肥法、填埋法、焚烧法、这三种。其中,堆肥法对于垃圾减容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填埋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易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简单的焚烧法虽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处理垃圾,也不需占用大量土地,但垃圾焚烧后排放出的气体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焚烧垃圾的残留物仍需二次填埋。
目前,处理垃圾最环保、最彻底、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是采用垃圾裂化炉裂解处理垃圾的方式,用垃圾裂化炉处理垃圾时,需要将生活垃圾输送并推进到裂化炉内。故目前垃圾裂化炉中需要出现一种工作运行稳定且能够不断将生活垃圾推进到垃圾裂化炉内的进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高效、环保、能反复将生活垃圾推进垃圾裂化炉内的垃圾裂化炉的进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裂化炉的进料装置,包括活塞、活塞电机、活塞杆、活塞管和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设置在所述的活塞管内并可在活塞管内来回活动,所述的进料斗设置在所述的活塞管上端且与活塞管通过一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的活塞电机设置在活塞管的一侧,所述的活塞通过活塞杆与活塞电机连接,所述的活塞电机可带动活塞杆做推拉运动并从而带动活塞在活塞管内做推拉运动。
所述的活塞管的一侧设有活塞电机,所述的活塞管的另一侧与垃圾裂化炉体相连通。
工作时,当生活垃圾倒入进料斗后,活塞电机启动,活塞电机的动力带动活塞杆前进并带动活塞在活塞管内向前推进,此时生活垃圾从进料斗通过进料口进入活塞管内,这时活塞即可将生活垃圾推进到与其相连通的垃圾裂化炉体内,活塞以此反复工作,可源源不断地将生活垃圾推进到垃圾裂化炉体内进行下一步垃圾裂化工作。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
2、高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垃圾裂化炉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垃圾裂化炉体相连接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活塞电机;2-活塞杆;3-活塞;4-进料斗;5-活塞管;6-进料口;11-垃圾裂化炉体;12-齿轮室;13-生活垃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裂化炉的进料装置,包括活塞3、活塞电机1、活塞杆2、活塞管5和进料斗4,所述的活塞3设置在所述的活塞管5内并可在活塞管5内来回活动,所述的进料斗4设置在所述的活塞管5上端且与活塞管5通过一进料口6相连通,所述的活塞电机1设置在活塞管5的一侧,所述的活塞3通过活塞杆2与活塞电机1连接,所述的活塞电机1可带动活塞杆2做推拉运动并从而带动活塞3在活塞管5内做推拉运动。
所述的活塞管5的一侧设有活塞电机,所述的活塞管5的另一侧与垃圾裂化炉体11相连通。
工作时,当生活垃圾倒入进料斗4后,活塞电机1启动,活塞电机1的动力带动活塞杆2前进并带动活塞3在活塞管5内向前推进,此时生活垃圾13从进料斗4通过进料口6进入活塞管5内,这时活塞3即可将生活垃圾13推进到与其相连通的垃圾裂化炉体11内,活塞3以此反复工作,可源源不断地将生活垃圾推进到垃圾裂化炉体11内进行下一步垃圾裂化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国,未经张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室空气涡流器
- 下一篇:灯具及其挤型散热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