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催化臭氧化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0577.5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8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谢娟;马云;秦芳玲;王新强;李便琴;屈撑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催化 臭氧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废水或污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用臭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去除水中多种难降解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并具有显著的脱色、除臭、杀菌效果。另外,由于臭氧具有不稳定、分解产生氧气的特性,不会在水中形成致癌性卤代有机物。因此,臭氧被广泛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杀菌处理及工业废水的氧化处理,臭氧氧化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较为安全的水处理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单独臭氧氧化能有效去除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由于臭氧的氧化反应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受到水体的pH值、温度、臭氧扩散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将水中的大部分物质彻底矿化去除。因此,臭氧氧化技术从单独臭氧氧化发展到高级氧化,其中的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催化剂能够促使水中臭氧分解,产生具有极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显著地提高其对水中高稳定性有机物的分解效果。许多过渡金属离子或其氧化物(如钛、铜、锌、铁、镍、锰等)可作为催化剂提高臭氧氧化效率。
专利公开号为CN 1576244A、发明名称为《一种高效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反应器》的中国专利,通过将臭氧气体均匀分布于一充满水的负载有Cu/Al2O3催化剂的蜂窝陶瓷体的玻璃反应柱中,对除草剂甲草胺进行臭氧氧化处理30分钟,甲草胺的去除率为98%以上,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的去除率在180分钟后可达90%。
专利公开号为CN 101386441A、发明名称为《一种臭氧氧化水处理装置》的中国专利,以纯氧为气源,氧气进入臭氧化反应器内外壁间的高压电晕放电场,生成臭氧和活性自由基,并通过微孔陶瓷管产生微气泡进入到水或废水中进行臭氧氧化处理,不能溶解的臭氧定期通过臭氧毁灭器进行处理,消除臭氧反应的尾气。该发明可提高臭氧处理过程中的臭氧传质速率和臭氧氧化反应的速度,对BR5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该装置采用氧气制备臭氧,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使得该装置不能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成本低、方便快捷的移动式催化臭氧化水处理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下设置有滑轮,底座右侧设置有进水泵、与进水泵相联通的原水箱,原水箱的上端设置有处理后水箱,底座中部设置有溶气离心泵,底座左侧设置有第一步臭氧反应柱、第二步臭氧反应柱、过滤柱、臭氧发生器,与压缩气源相联通的阀门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空气流量计与臭氧发生器相联通,臭氧发生器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阀门和臭氧流量计与溶气离心泵的入口相联通,第一步臭氧反应柱的底部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混合流量计、溶气离心泵与原水箱相联通,第一步臭氧反应柱的底部通过阀门与原水箱相联通、顶部通过管道与第二步臭氧反应柱的底部相联通,第二步臭氧反应柱的底部通过阀门与原水箱相联通、顶部通过管道与过滤柱的底部相联通,过滤柱的底部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阀门与处理后水箱相联通、顶部通过管道与处理后水箱相联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臭氧反应柱和第二步臭氧反应柱内装有负载催化剂的颗粒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颗粒填料为陶瓷或石墨或粒径为1~2mm的玻璃珠。本实用新型的颗粒填料上负载的催化剂为纳米级钛、钌、铱、钯、银、锇、铂金属或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活性物。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气源,采用两步臭氧反应柱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过滤,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过的水,可作为工业用水或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方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对产出分散、产出量较小的油田废水、食品生产废水或生活废水进行氧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催化臭氧化水处理装置由第一步臭氧反应柱1、第二步臭氧反应柱2、过滤柱3、臭氧发生器4、处理后水箱5、进气泵6、原水箱7、臭氧流量计8、溶气离心泵9、进气源口10、混合流量计11、空气流量计12、滑轮13、底座14、阀门F1~阀门F9联接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展幅纠偏导布装置
- 下一篇:新型鞋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