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胎及安全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5666.0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3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鹏飞 |
主分类号: | B60C17/01 | 分类号: | B60C17/01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00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副胎及使用该副胎的安全轮胎。
背景技术
汽车爆胎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爆胎,瞬间的重心偏移很可能会令车辆失控,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驶进了百姓的生活,作为私家车车主,特别是女性车主,一旦汽车上路时轮胎出现泄气需要更换,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麻烦的事情。
因此如果车辆在轮胎泄气后仍能正常行驶一定路程到达修理厂,就能最大程度的解决上述令人担心的安全问题。
目前用于汽车轮胎泄气保用方面的技术很多,如以中国专利200420016192.7为代表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漏安全车轮和轮胎,其轮辋的胎圈座的圆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真空胎内的、当真空胎泄气或爆炸支持其仍能行走的环形骨架。该技术安全可靠性差,轮胎受冲击时内置结构易变形损坏,轮胎维修时不利于工人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胎及安全轮胎,该轮胎在泄气或爆胎后仍能保证车辆中速行驶,安全可靠且维修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副胎有一环形充气胎,充气胎的外圈为加厚的支撑体,充气内胎设有气门嘴,支撑体的外侧设有通气槽。
本实用新型的副胎也可由独立的环形充气胎和环状的支撑体组成,支撑体的两侧设有形成凹槽的肩筋,充气胎可置于支撑体上由肩筋形成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副胎也可以是,包括环形充气胎和环状的支撑体,支撑体的两侧设有形成凹槽的肩筋,充气胎置于支撑体上由肩筋形成的凹槽内,充气胎的外圈与支撑体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轮胎包括轮毂及固定在轮毂上的外胎,轮毂的胎圈座上设有主气门嘴,在轮毂的胎圈座的圆周面固定有所述副胎,副胎的充气胎能与胎圈座的圆周面贴合,副胎的支撑体与外胎之间形成充气空腔,充气内胎的气门嘴从轮毂的胎圈座向外伸出,所述主气门嘴的头部设有侧向的气孔。
上述支撑体内可设防刺层。
副胎装在安全轮胎内后,给充气胎充气可以非常好的贴合在轮毂胎圈座不平的圆周面上,使副胎牢牢地固定在轮毂上,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并增加其承载力及附着扭力。行车时当轮胎出现漏气或爆胎情况时,可以利用副胎支撑体的支撑作用,仍可保持车辆中速行驶。需要更换车胎时,只需将充气胎的气体放掉就可将外胎、副胎同时取出。支撑体的肩筋与充气胎一同对外胎起到双重支撑作用。支撑体的外侧上的通气槽可在外胎和副胎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使从轮毂胎圈座上的主气门嘴可以正常为外胎充气。支撑体内的防刺层可以防止异物将内胎扎破。具有上述结构的安全轮胎使得行车更加安全可靠,使用和维修也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不需要维修厂增加新的轮胎拆装设备;
2、安全可靠,安装了副轮胎的车辆能保障轮胎泄气保用,即使长期或高速行驶,亦无不良作用。副轮胎极具抗冲击性能,不会因负重或外界冲击发生偏移轴心的现象,能保持车轮的高精平衡;
3、因副轮胎占用内空小,且支撑体与轮胎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轮胎气压保持在正常值内,因此不会影响车辆原有的舒适性;
4、价格易于消费者接受,装备了副轮胎,车辆可不必装备备用轮胎,既节省了车辆空间,又节约了费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胎侧面视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副胎的不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轮胎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轮胎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副胎如图1、图2所示,有一环形充气胎1,充气胎1的外圈为加厚的支撑体3,充气胎1设有气门嘴5,通过气门嘴5可向充气胎1的空腔2充气,使整个副胎涨开,支撑体3内设有防刺层4,支撑体3的外侧设有通气槽6。
实施例2
副胎还可由独立的充气胎1和独立的环状的支撑体3组成,支撑体3的两侧设有形成凹槽8的肩筋7,充气胎1可置于支撑体3上由肩筋7形成的凹槽8内(参见图3)。当充气胎损坏时,可先拿出充气胎1,再拆卸支撑体3,便于更换。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鹏飞,未经李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5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车厢排烟、排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