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润滑结构的压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4020.0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9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凌杰;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结构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成型机的压射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带润滑结构的压射机构。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压铸及挤压成型行业压射冲头的正确润滑是设备持久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普通压铸机压射冲头由于是水平压射,冲头在退回时,尾部已退出料筒,其润滑方式是采用外部油管滴注冲头表面的方式,由于结构的原因此种润滑简单实用。而挤压成型机由于采用的是立式压射的方式冲头封闭在料筒内部,即使想办法让冲头尾部露出料筒,油也无法被冲头带到料筒内部润滑,而是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流失。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挤压成型机的压射机构包括料筒1、滑动安装在料筒内的冲头2及与冲头下部固定有用于提供压射动力的压料杆3,目前挤压成型机的压射机构冲头润滑都是直接从料筒的顶部加入固体或液体润滑剂,这样操作比较复杂和烦琐,润滑不均匀效果较差,同时,由于润滑剂较大量且直接与铝液接触,而且铝液和冲头温度高,润滑剂着火燃烧产生的烟气及积碳直接进入铝液,对铸件质量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方便润滑冲头且润滑效果好的压射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润滑结构的压射机构,包括料筒、冲头及压料杆,还包括一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设于冲头外圆周壁上的润滑环槽及连贯设于冲头和压料杆内的且与润滑环槽连通的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的下端与一润滑油供给装置连接。
进一步,为了实现冲头的全封闭自动润滑,避免高温铝液堵塞润滑环槽和油路问题,所述润滑环槽上方的冲头圆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上密封涨圈。同时,上述润滑环槽下方的冲头圆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密封涨圈。
进一步具体,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条润滑油路,该润滑油路轴向连贯设于冲头和压料杆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附加设置润滑结构,方便润滑冲头且润滑效果良好,同时在冲头增加上、下密封涨圈,实现冲头的全封闭自动润滑,避免高温铝液堵塞润滑环槽和油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挤压成型机的压射机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射机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头外部结构左向视图。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润滑结构的压射机构,包括料筒1、冲头2及压料杆3。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润滑结构4,该润滑结构包括设于冲头2外圆周壁上的润滑环槽41及连贯设于冲头2和压料杆3内的且与润滑环槽连通的润滑油路42,所述润滑油路42的下端与一润滑油供给装置(图中没有画出)连接,如图5所示,润滑油路42的下端设有与润滑油供给装置连接的进油嘴4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条润滑油路42,该润滑油路轴向连贯设于冲头2和压料杆3内,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润滑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润滑油路42,或者包括三条均匀设置的润滑油路42,又或者包括四条均匀设置的润滑油路42。
再进一步,如图3和6所示,为了实现冲头的全封闭自动润滑,避免高温铝液堵塞润滑环槽和油路问题,所述润滑环槽41上方的冲头2圆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上密封涨圈5。同时,上述润滑环槽41下方的冲头2圆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密封涨圈5。最佳实施方式为:所述润滑环槽上方的冲头圆周壁上设有两个上密封涨圈5,且该润滑环槽41下方的冲头2圆周壁上设有一个下密封涨圈5。
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原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润滑油供给装置把润滑油输入射料杆和冲头的润滑油路,然后进入冲头润滑环槽流出,达到润滑冲头和料筒摩擦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在冲头润滑环槽的上部装有两个上密封涨圈,在润滑环槽的下部装有一个下密封涨圈,这样就避免了高温铝液堵塞润滑环槽和润滑油路的问题;同时由于密封涨圈的作用,大大减小了冲头与料筒的接触面积,并可把润滑油均匀涂布在料筒的摩擦内壁上,在润滑油的强迫润滑作用下可确保压射机构的持久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主轴机床
- 下一篇:一种多斜辊矫直机四柱套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