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疗用大便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3813.0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崔宇;李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宇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大便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医疗用大便取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需要对大便进行检验,如对消化道等疾病进行检验时,需要采集少量的大便样本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确定,而对于卧病在床的患者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对大便的检测更加经常和必须,在日常的检测中,这些患者行动不便,无法自行解决,通常需要在医护人员帮助下才能进行大便的采集,而现在使用的采集大便的器具一般是一种一次性塑料杯,这种容器使用非常不便,容易弄到手上,从而造成交叉感染,并且检测不准确,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另外,当医护人员将采集的大便样本进行检测时,需要寻找棉棒或吸管等挑取少量大便样本放置在另外的器具内进行检测,这样采集的样本不仅需要多次转换用具,从而使样本不新鲜,容易被污染,造成检验假象,影响检验结果,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持大便样本新鲜,防止样本污染,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而且可减轻医护人员负担的医疗用大便取样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医疗用大便取样器,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上方设有漏斗状的接便头,所述杯体与所述接便头之间设有导管,所述接便头的一侧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杯体的两侧设有与杯体内腔连通的取样口。
所述取样口内分别设有取样吸管和取样棉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杯体的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漏斗状的接便头,可以用来接取大便,防止杯体口部太小而不易接取的问题,使用方便,而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通过接便头接取完大便样本后,大便通过导管进入杯体内,这样在接取完毕后,可以将漏斗状的接便头与杯体拆开,将杯体送去检测即可,这样不会污染手部或杯体外壁,干净卫生,使用方便;通过在接便头的一侧设置把手,使手部远离接便头,从而防止在接取大便样本时污染手部,避免交叉感染,可有效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持大便样本新鲜,防止样本污染,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而且可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中:1.杯体;2.接便头;3.导管;4.把手;5.取样口;6.取样吸管;7.取样棉棒;8.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医疗用大便取样器,包括杯体1和接便头2,接便头2可拆卸连接在杯体1的上方,接便头2与杯体1可以为螺纹连接,这样方便拆卸,接便头2呈漏斗状,通过漏斗状的接便头2可以用来接取大便,防止杯体1的口部太小而不易接取的问题,从而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使用简单方便。
在杯体1与接便头2之间设有导管3,通过导管3的连接可以在接取完大便样本后,使大便通过导管3进入杯体1内,这样在接取完毕后,可以将漏斗状的接便头2与杯体1拆开,将杯体1送去检测即可,这样不会污染手部或杯体1的外壁,干净卫生,使用方便,而且无需更换用具,使样本保持新鲜,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在接便头2的一侧设有把手4,通过把手4可以防止在接取大便样本时污染手部,避免交叉感染,可有效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杯体1的两侧设有与杯体1的内腔连通的取样口5,当取样完毕后可将杯体1盖上杯盖,然后通过取样口5便于取样用具伸入,无需打开杯盖等,使用简单、方便,无污染。
在取样口5内分别设有取样吸管6和取样棉棒7,通过这种结构医护人员可抽取取样吸管6或取样棉棒7从而取出大便样本进行化验即可,可进行多次化验,不易造成交叉感染,且有效提高了化验效率。
在取样吸管6的外端部设有气囊8,通过按压气囊8力度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通过取样吸管6抽取不同体积的大便样本,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持大便样本新鲜,防止样本污染,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而且可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宇,未经崔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