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量变送器多信号输出配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2395.3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谢云山;余武;刘一兵;贺中华;余勇;魏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变送器 信号 输出 配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流量变送器的电能配置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的流量变送器配电电路。
背景技术
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主要用于各行业中气体流量的测量和计算,并与上位机相连接,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得能量传输,同时向上位机上传测量和计算数据。现有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1、采用RS485总线收发+脉冲输出方式,2、采用Hart总线收发+脉冲输出方式。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室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数据信息结合不同使用场所,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方式。因此,需要在一台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上布置多种通信方式,并能令所有的通信方式都能独立可靠地运行。而上位机发送来的能量是有限的,且各种通信方式对电能流量、电压、能量的要求各不相同。
现有技术的显著缺点是:无法协调各种通信方式对电能流量、电压、能量的要求,难以在有限的能量供应基础上搭载多种通信电路,一台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无法实现各种通信方式的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变送器多信号输出配电电路,能协调4~20mA输出结合HART信号收发模式、RS485总线收发模式、脉冲输出方式,并能合理分配各种通信方式对电能流量、电压、能量的要求,使一台涡轮或腰轮流量变送器就能实现各种通信方式的兼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变送器配电电路,包括输入输出电路、该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端组与外界相连,实现流量变送器与上位控制室设备之间的通信。
该输入输出电路的能量信号输出端连接有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数据输入端,输入输出电路向4~20mA及Hart协议电路传送数据。
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数据端组和中央处理器的Hart协议端组连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交换。
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控制输入端组和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能量控制端组,中央处理器控制4~20mA及Hart协议电路输出何种形式的能量,以满足当前通信模式的需要。
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能量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输出电路的能量输出端,4~20mA及Hart协议电路获取输入输出电路传来的能量。
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能量输出端输出第一直流电源为各单元电路提供,该4~20mA及Hart协议电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输出电路的数据输入端,4~20mA及Hart协议电路还接收输入输出电路传来的Hart协议数据。
其关键在于:所述输入输出电路的能量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该电源模块的正电平输出端和0电平输出端输出第二直流电源,该第二直流电源连接有跳针;
该跳针的第三脚连接所述正电平输出端,该跳针的第四脚连接所述0电平输出端;
该跳针的第一脚连接有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后端电源的正端,该跳针的第二脚连接在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后端电源的负端;
该跳针的第五脚连接所述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前端电源的正端,该跳针的第六脚连接在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前端电源的负端;
该跳针的第七脚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电源端,该跳针的第八脚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地。
所述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的外连端组与外界相通;
该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输出端组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485输入/输出端组;
该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前端电源的负端还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485控制端。
通过跳针的切换,分别实现对4~20mA及Hart协议电路供电和对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供电,在不同的使用场所,只需对跳线进行改动,就能实现相应通信方式的能量提供,同时,再利用中央处理器控制4~20mA及Hart协议电路和RS485及光电隔离模块的工作状态。就实现了4~20mA输出结合HART信号收发模式、RS485总线收发模式、脉冲输出等多种通信方式的协调,使一台流量变送器就能兼容各种通信方式,提高了产品对环境的适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未经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