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加载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1896.X | 申请日: | 2010-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焦楚杰;魏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耐久性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载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测试,具体涉及作用于混凝土试块上恒载的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是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每年都因其耐久性失效、维修与加固等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荷载与腐蚀性溶液、干湿循环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并未得到充分透彻的研究,而针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就必须依据测试目标设计配套的加载装置。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年10月1日公开了一种“弯拉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多因素耐久性实验装置”(公开号为CN 101275892A),该装置中,“拉杆(6)的下部与下压板(9)连接,拉杆(6)的上部穿过上压板(5)和拉板(2)由螺帽(3)将应力传感器(1)压在拉板(2)上,在拉板(2)与上压板(5)之间设有弹簧(4),在上压板(5)与下压板(9)之间设有混凝土试件(8),在各混凝土试件(8)之间以及混凝土试件(8)与上压板(5)或下压板(9)之间设有垫棒(7),在混凝土试件(8)的两侧设有恒力夹持仪(10),恒力夹持仪(10)与非金属超声测试仪(11)相连接。”上述专利申请所披露的技术方案虽“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混凝土试件、且能保持长期持荷过程中无应力松弛”,但是,由于加载装置中的传感器和恒力夹持仪等电子元件和仪器与机械构件是一体的,因此在加载后的环境实验中难免受到各种因素(如温度、各种腐蚀性介质等)的侵害而损毁。此外,一套装置只能进行一组试块的实验,无法同时进行多种因素的实验,无疑会延长实验周期,而同时进行多种因素的实验又必须购置多套实验装置,所增加的实验投资是可以预见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有害因素对设备中电子电器元器件的侵蚀并减少实验投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由一弯曲力施加单元和一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组成,其中,
弯曲力施加单元具有一底座,底座的两头分别设有一根或两根导向立柱;一横梁套设在导向立柱上,其垂直中心的下表面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底座与横梁之间横向对称面的两头分别设有一电动推杆;
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具有一底板,底板的两头分别设有一根或两根导向立杆;一下横板和一上横板套设在导向立杆上;下横板和上横板之间的每根立杆上分别套设一螺旋压缩弹簧,位于上横板上部的每根立杆上分别设一螺母;
加载时,待试验的混凝土试块放置在所述底板和下横板之间,整个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置于弯曲力施加单元的底座与横梁之间,此时,所述的两电动推杆同步下拉横梁,压力传感器便作用在所述上横板上表面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载装置,由于其中所述弯曲力施加单元中的导向立柱和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中的立杆分别承担加载和保持恒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因此当混凝土试块的规格较大时,所加载力和试块的反作用力都容易偏离装置的垂直中心而使所述的横梁及下横板和上横板倾斜,此时横梁及下横板和上横板上下移动的灵活性则受影响。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当混凝土试块的规格较大时,所述的底座的两头分别设有两根导向立柱,且对称设置在底座的横向对称面的两侧;所述的底板的两头分别设有两根导向立杆,且对称设置在底板的横向对称面的两侧。如果混凝土试块的规格较小,所述的底座的两头分别设有一根导向立柱,且设置在底座的横向对称面内;所述的底板的两头分别设有一根导向立杆,且设置在底板的横向对称面内。
为了便于保证横梁及下横板和上横板上下移动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载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和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垂直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载装置设计成独立的弯曲力施加单元和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因此较现有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将加载装置设计成独立的弯曲力施加单元和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只要根据耐久性实验因素的多少添置相应数量的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使用一套弯曲力施加单元即可同时进行所有因素的耐久性实验,可节约实验的设备投资。
2、弯曲力施加单元和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为相互独立的单元,实验过程中只有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与混凝土试块一起进入实验箱,可避免弯曲力施加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等电器与有害的介质接触而损毁。
3、采用电动工具加载,可降低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4、稳定弯曲力保持单元的高度相对较低,可明显减小实验箱的体积,进一步节约投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1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零件铣面专用夹具
- 下一篇:热压法制作的高导热性电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