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1340.0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九生;赵晓丽;赵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带 结构 蝶形 微波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向更高频段的发展,工作在高频段的微波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具有极低的插入损耗、优异的频率选择特性、能充分利用频率资源,扩充系统容量、很好地抑制带外信号的干扰、改善通信质量。低通滤波器是允许信号中较低频率的成分信号通过,而对频带以外的信号进行抑制的重要功能器件。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质量主要由滤波器的特性决定。一般而言,微波滤波器必须具备一定的带宽和较高的滤波质量。
传统的微带低通滤波器往往通过阶梯阻抗结构实现.然而,这种结构的通带阻带间过渡不够陡峭,也不能提供较宽的阻带,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满足现代通信对低通滤波器结构紧凑、插入损耗低、阻带宽和选择性好的要求,很多措施被用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使用微带平行耦合技术可以实现相对大带宽的滤波器,然而相对带宽大的滤波器很难通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来实现,相对大带宽需要紧耦合,但是制作工艺使耦合公差不能达到要求。周期性紧凑型微带谐振器单元的结构紧凑,兼容传统微带工艺,在低通滤波器设计中得到了很多研究和应用。但这些结构往往无法很好地抑制阻带谐波以及实现通带内阻抗匹配,性能差,加工难度大,对人工要求较高。为了提高通信质量,节约成本,研制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的微波滤波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
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均匀传输线、补偿传输线、蝶形耦合结构、基体,蝶形耦合结构由两等边三角形耦合片和矩形耦合片组成,矩形耦合片两侧设有两相向等边三角形耦合片,在基体上依次设有均匀传输线、三个蝶形耦合结构和均匀传输线,三个蝶形耦合结构中的矩形耦合片的一端与补偿传输线连接。
所述的均匀传输线的长度为8~12mm。所述的均匀传输线的宽度为2~4mm。所述的等边三角形耦合片的边长为5~7mm。所述的矩形耦合片的长度为7~9mm。所述的矩形耦合片的宽度为1~3mm。所述的蝶形耦合结构的间隔为1.5~3.5mm。所述的基体的介电常数为2.5~2.8,厚度为0.8~1.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频率高选择性、结构简单、尺寸小、体积小、重量轻、节约材料、频带宽、便于制作及易于集成、频带位于0GHz~2.3GHz。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1、信号输出端2,均匀传输线3、补偿传输线4、蝶形耦合结构5、基体6,蝶形耦合结构5由两等边三角形耦合片7和矩形耦合片8组成,矩形耦合片8两侧设有两相向等边三角形耦合片7,在基体6上依次设有均匀传输线3、三个蝶形耦合结构5和均匀传输线3,三个蝶形耦合结构5中的矩形耦合片8的一端与补偿传输线4连接。
所述的均匀传输线3的长度为8~12mm。所述的均匀传输线3的宽度为2~4mm。所述的等边三角形耦合片7的边长为5~7mm。所述的矩形耦合片8的长度为7~9mm。所述的矩形耦合片8的宽度为1~3mm。所述的蝶形耦合结构5的间隔为1.5~3.5mm。所述的基体6的介电常数为2.5~2.8,厚度为0.8~1.2mm。
实施例1
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
选择介电常数为2.65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基体,厚度为1.1mm。均匀传输线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3mm。蝶形耦合结构由两等边三角形耦合片和矩形耦合片组成,等边三角形耦合片的边长为6.2mm,矩形耦合片的长度为7.6mm,宽度为1.5mm,相邻蝶形耦合结构的间距为3mm,均匀传输线的阻值为50Ω,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的整体尺寸为80×18mm2。基于微带线结构的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性能曲线如图2所示,蝶形微波低通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3dB带宽为0~2.3GHz,通带内的最大衰减S21为0.15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1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