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信道可视电话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0555.0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俊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4 | 分类号: | H04N7/14;H04M1/725;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可视电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电话,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无线3G网络和有线电话线为通讯信道的可视电话。
背景技术 2009年中国政府工信部发放了3G牌照,3G网络解决了无线信道视频通话和宽带上网问题。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都启动了3G网络建设,是中国通信史上网络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预计,2009年中国建设基站28.5万个,这几乎与中国移动的2G基站数量相当。在TD-SCDMA三期工程年底完工后,3G网络均将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现在常见的可视电话产品有三类。一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可视电话,主要配置有计算机(含调制解调器接口)、小型摄像头、话筒、耳机等,设备价格高,通过有线电话线或计算机网络连线通讯,通话质量比较差,计算机网络通讯接通率低,不能实时显示图像。另一类用电视机(含外置机顶盒)做显示器、小型摄像头、电话机等组成可视电话系统,可视通话时要提前打开电视机,通过有线电话线通讯,不能实时显示图像。第三类由液晶显示器、小型摄像头、有线电话机组成专用一体电话机,通过有线电话线通讯,不能实时显示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信道可视电话,能够实时显示图像,实现固话网的座机电话与3G手机的视频通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信道可视电话,包括电话机主体,电话机主体上设置有有线传输信道、小型摄像头和LCD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传输信道3G网络,所述的无线传输信道3G网络通过无线模块及3G手机卡与电话机主体通讯,所述的无线传输信道3G网络采用TD-SCDMA或WCDMA或CDMA2000;相应地,所述的无线模块采用TD-HSDPA&GSM(GPRS/EDGE)无线模块或WCDMA/HSDPA/GSM/GPRS/EDGE无线模块或CDMA2000(EVDO)无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有线传输信道和无线传输信道3G无线网络两个通讯信道,能够实时显示图像,实现固话网的座机电话与3G手机的视频通话。电话用户在实时通话时,可以根据通话中视频图像显示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通讯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例包括电话机主体,外观由LCD液晶显示器、小型摄像头、电话机键盘和通话功能部分组成专用一体电话机,连接有线传输信道PSTN(公用电话网)和无线传输信道3G网络(TD-SCDMA、WCDMA、CDMA2000)通讯。3G手机卡通过接口与无线模块连接。无线传输信道3G网络通过无线模块及3G手机卡与电话机主体通讯。应用在不同通讯公司的3G通讯网络,使用不同的无线模块如下:具有TD-HSDPA&GSM(GPRS/EDGE)无线模块连接中国移动公司用;具有WCDMA/HSDPA/GSM/GPRS/EDGE无线模块连接中国联通公司用;具有CDMA2000(EVDO)无线模块连接中国电信公司用。无线模块包括数字基带、模拟基带和射频部分。
小型摄像头采集的模拟视频信号输入到数字基带(包括视频解码器、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视频编码器、存储器等),数字基带输出信号到LCD液晶显示器或到模拟基带送射频部分发送到无线3G网络或经电话调制器发送到有线电话线。
接收到有线电话线或无线3G网络的信号(含视频)经电话解调器或射频接收部分经数字基带和模拟基带送到LCD液晶显示器和电话机音频部分。
电话机有音频的声、电转换放大和控制系统。
电话机的键盘和控制信号负责接通有线电话或手机的音频和视频,拨出有线电话或手机的号码、音频和视频。
无线模块、电话机调制解调器、数字基带、模拟基带、视频编码器、电话机键盘、音频放大等部件根据需要做成了几块印刷线路板,安装在一体电话机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俊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俊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