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61507.5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基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7/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6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轮胎 模具 放电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低工件侧面粗糙度的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
背景技术
为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轮胎的胎面必须具有浮凸的花纹。轮胎模具的内缘面的花纹可以用放电加工的方式来完成。轮胎模具固定于放电加工机的回转工作台上,利用放电加工机配合成形加工电极,在轮胎模具的内缘面放电蚀刻出花纹。待一组花纹完成以后,再将模具定位于相邻的下一组位置,反复操作制成所需的轮胎模具。
专利号为ZL99239181.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包括放电加工机构、机台、定位控制机构和控制单元,其中定位控制机构包括一纵向位移的滑座、一横向位移的枢座、转盘和斜度调整装置。由于放电加工机构为Z轴单向运动,必须将轮胎模具倾斜放置,才能加工到轮胎模具的内缘面,同时无法降低工件侧面的粗糙度。加工前校正模具时,需要人工调节定位机构的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来校正模具的定位位置,费时费力并无法精确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模具可水平放置进行加工,并可降低工件侧面粗糙度的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的旋转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旋转装置上的回转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的底座一侧上方的放电加工装置,所述的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还具有运动控制系统,所述的运动控制系统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与回转工作台,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根据所述的运动控制系统输出的控制信号沿X轴、Y轴、Z轴方向运动,所述的回转工作台根据所述的运动控制系统输出的控制信号绕所述的旋转装置的中心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的底座一侧的立柱、沿X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的滑板、沿Y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板上的滑枕、设置于所述的滑枕端部的主轴头、沿Z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主轴头上的主轴。
优选地,所述的回转工作台水平放置。
优选地,所述的运动控制系统为CNC控制系统。
由于本实用新型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加工电极的X轴、Y轴、Z轴及工作台的中心轴的四轴联动加工,可解决轮胎模具内部各方位的加工、加工定位精确及降低工件侧面的粗糙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1、底座;2、旋转装置;3、回转工作台;4、主轴;5、主轴头;6、滑枕;7、滑板;8、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采用牛头式放电加工装置及水平放置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它包括底座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旋转装置2、安装在旋转装置2上的回转工作台3、设置于底座1一侧上方的放电加工装置。立式轮胎模具放电加工机还具有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加工花纹的情况输出一个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旋转装置2的中心轴、放电加工装置的动作时间以及动作幅度,运动控制系统可以由工业控制计算机软件实现。
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装置2,本实施例中旋转装置2可以通过一套蜗轮蜗杆传动系统来实现,蜗杆可以与具有精确控制功能的电机相连接以实现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而蜗轮蜗杆结构具有自锁功能,易于实现在任意角度锁定,结构简单。
回转工作台3安装于旋转装置2上,回转工作台3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态,这样极大地方便了校模的过程,回转工作台3根据运动控制系统输出的控制信号,在旋转装置2的驱动下环绕中心轴实现360度回转,以实现沿圆周方向对工件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基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群基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61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点焊避让装置
- 下一篇:笔形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