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46966.6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5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穆佳昆;曾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中的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一体机的部件中,液晶屏的寿命远大于其他电子部件,导致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寿命或者性能需求的提高,整个一体机都要报废,而此时液晶屏还是正常的。同时一体机并不便于硬件升级,尤其是主板的升级。
以上是以一体机为例来说明其缺点,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具有上述缺点的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一体机等电子设备升级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外设端,所述外设端至少包括显示设备、外接接口和第一接口;
所述显示设备、所述外接接口和第一接口以集成方式设置,所述显示设备和所述外接接口均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计算端,所述计算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内存和设置有第二接口的主板;
其中,所述外设端与所述计算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以插拔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引脚、显示信号输入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
所述显示信号输入引脚包括:背光灯引脚和低压差分信号引脚;
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包括:音频引脚和USB引脚,或音频引脚和串行高级技术附件引脚。
所述第一接口包括:
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包括:
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
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五接口均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引脚和高速信号传输引脚;
所述第四接口和所述第六接口均包括:低速信号传输引脚;
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包括:
第七接口和第八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包括:
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
所述第七接口和所述第九接口均包括:高速信号传输引脚;
所述第八接口和所述第十接口均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引脚和低速信号传输引脚;
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九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第十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高速信号传输引脚包括:背光灯引脚、低压差分信号引脚和USB引脚,或背光灯引脚、低压差分信号引脚和串行高级技术附件引脚;
所述低速信号传输引脚包括:音频引脚。
所述第一接口的任意两个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一防呆孔,所述第二接口的引脚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呆孔对应的第二防呆孔。
所述直流电源输入引脚和所述音频引脚均复用为两个。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为扩展坞。
所述电子设备为一体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分为外设端和计算端,外设端和计算端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集成的接口,外设端的显示设备和外接接口均与外设端的第一接口连接,计算端包括设置有第二接口的主板,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对应,外设端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计算端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这样在计算端需要升级时,可以使用升级后的计算端替换原有的计算端,只需一次插拔操作即可完成,减少了线缆的连接,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当计算端达到寿命或者需要实现其他功能时,可以方便的将计算端替换成其他装置来实现其他功能。
当计算端或外设端需要维护时,只要将二者分离即可分别进行维护,而不需要整机送修,降低了售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机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体机外设端的第一接口与计算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一体机接口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体机外设端的第一接口与计算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体机外设端的第一接口与计算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一体机为例来说明,一体机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分为两个模块,分别用计算端和外设端表示。计算端和外设端之间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机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包括:
外设端和计算端,其中:
外设端至少包括显示设备、外接接口和第一接口;
计算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内存和设置有第二接口的主板;其中处理器和内存未示出。
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6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