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033384.4 | 申请日: | 2010-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烨;邓波;李林繁;杨璇璇;蔡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J7/18 | 分类号: | C08J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辐射 接枝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布状或膜状等面积较大样品的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辐射接枝共聚技术是高分子辐射化学应用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辐射接枝反应是在辐射聚合反应的基础上根据高分子改性的需求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辐射接枝共聚反应步骤的差异,辐射接枝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共辐照接枝法和预辐照接枝法两大类。
与共辐照接枝法比较,预辐照接枝技术辐照与接枝反应步骤的相对独立进行,为研究和生产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根据高分子结构特点又可以将预辐照接枝共聚分为陷落自由基引发和过氧化物法两种。
采用陷落自由基引发方法的接枝共聚,其样品在辐照前必须保持高真空或者通惰性气体除氧。由于该方法对于高分子的结构和试验条件有很严格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多见。
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是当在有氧条件下对高分子辐照时,体系中会生成烷基过氧化物或者烷基过氧化氢。这类过氧化物在室温下可以较长时间较稳定的保存。随后采用加热、添加某些还原剂或者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将过氧化物分解后产生可以有效引发单体接枝反应的含氧自由基。
但是总的来说,由于空气中的氧是自由基的强俘获剂,目前使用的预辐射接枝反应过程中,必须将反应容器皿经通氮除氧密封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因此反应条件要求严格且该难以持续进行。同时对于一些类似布状或膜状的样品,难以搅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预辐射接枝反应装置中必须反复充惰性气体并经抽真空除氧后密封从而导致无法连续反应的弊端,提供一种适用于布状或膜状等面积较大样品的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用于提供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鼓入装置;至少一个反应容器,该反应容器内设有一砂芯,该砂芯将该反应容器分为上下两层,该反应容器的下层的侧壁上设有一进气口,该进气口与该惰性气体鼓入装置连接,该反应容器的外侧设有一恒温夹层,该恒温夹层上设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该进水口和该出水口均与一循环恒温水浴槽连接,该反应容器的上端设有一放样口,该放样口上设有一活塞,该活塞上设有一通气孔。
其中,该进水口设于该恒温夹层的下方,该出水口设于该恒温夹层的上方。
其中,该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该反应容器。
其中,该进水口处和该进气口处均设有一控制阀。
其中,该反应容器采用玻璃制成,该活塞为磨口玻璃塞。
其中,该放样口处设有一蛇形冷凝管,用于防止单体挥发从而改变反应溶液中的单体浓度。
其中,该砂芯为G1、G2、G3、G4、G5或者G6型号的砂芯。
其中,该砂芯为G4或者G5型号的砂芯。
其中,该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恒温水浴槽向恒温夹层内不断输送恒温水源,可在同一恒定温度下对多个样品同时进行接枝反应。另外,采用从底部充入惰性气体并经具有均匀孔径的砂芯的分散作用后得到均匀的小气泡,通过持续鼓氮产生的均匀气泡从下向上的运动来搅拌整个反应溶液,使得反应容器内反应溶液均匀,提高了反应产物的均匀性,且由于持续不断地通入惰性气体对反应溶液进行除氧处理,所以反应容器无需进行真空密封处理,上一次反应结束后直接更换待接枝物即可,便于后续试验的操作,因而具有连续生产的特点。进一步的,由于每个反应容器可通过控制阀单独进行控制,对一个反应容器进行溶液替换或者其他操作时其他反应容器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预辐射接枝的接枝反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反应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3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