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33077.6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0 | 分类号: | E04G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03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脚手架 安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的围挡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建筑施工防护围挡是在建筑墙面外侧的脚手架上设置密目网(即绿网),该密目网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坠落作用,但是存在着无法有效起到防尘、防噪音和防火的三防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处于城区中心地带及商业区、居住区的建设及改造工程日益增多;同时,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施工中的防尘、防噪音、防火等防护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大力提倡文明施工、规范施工迎世博的同时,如何妥善解决因建筑施工而造成的扰民以及安全等重要问题,是目前建筑行业急需要研究和攻克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该防护围挡不但能够防坠落,而且还能够起到防尘、防噪音、防火的三防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设于建筑墙面外侧的脚手架上,包括钢板网和具有防尘、防噪音、防火功能的透明三防布,钢板网设于脚手架的外侧,钢板网上设有抱箍支架,并通过抱箍支架固定在脚手架上,三防布固定在钢板网的外侧。
所述的钢板网的四边还固定设有压条。
所述的三防布通过绳索扎牢在钢板网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设于建筑墙面外侧的脚手架上,包括钢板网和具有防尘、防噪音、防火功能的透明三防布,钢板网设于脚手架的外侧,钢板网上设有抱箍支架,并通过抱箍支架固定在脚手架上,三防布固定在钢板网的外侧。该防护围挡通过作为内衬的钢板网能够有效起到防坠落的作用,并通过最外侧的透明三防布能够有效起到防尘、防噪音、防火的作用,并且还能够满足采光要求,从而改善施工环境,消除扰民以及安全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围挡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围挡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围挡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抱箍支架与脚手架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围挡10设于建筑墙面1外侧的脚手架2上,包括钢板网11和具有防尘、防噪音、防火功能的透明三防布12,钢板网11设于脚手架2的外侧,钢板网11上设有抱箍支架13,并通过抱箍支架13固定在脚手架2上,三防布12固定在钢板网11的外侧。钢板网11的四边还固定设有压条112,钢板网111采用目数为10mm,丝径为0.8mm的钢板网,压条112可采用扁铁压条或者角铁压条。三防布12是由高强涤纶网和双层PVC聚乙烯材料组成,并在三防布12的边角处以及每间隔50cm处开设穿孔,通过绳索扎牢在钢板网11上。
该防护围挡10的施工过程如下:
先在建筑物外围搭设脚手架2,并且在搭设过程中,将脚手架2的小横杆外端伸出部分严格控制在十公分之内,以保证围挡的安装平整;然后在已搭好的脚手架2的外排立杆上21,自下而上逐次逐步地用抱箍支架13将钢板网11固定安装并保持平整;最后将宽度为1.8米的三防布12分数段自下而上逐次逐步地用绳索固定扎牢在钢板网11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围挡10,通过作为内衬的钢板网11能够有效起到防坠落的作用,并通过最外侧的透明三防布12能够有效起到防尘、防噪音、防火的作用,并且还能够满足采光要求,从而改善施工环境,消除扰民以及安全等问题。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3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