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锁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32827.8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大震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E05B21/04;E05B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卫宇;陆嘉 |
地址: | 2017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的锁芯,尤其涉及电控门锁的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电控锁,这些电控锁可以通过指纹验证、密码输入等形式实现开锁,与传统的机械锁相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现有的电控锁的锁芯往往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制造成本高,另外也带来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电磁锁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锁芯,包括芯棒定位座、把手芯棒、前盖板、把手面板、把手及钥匙芯;芯棒定位座固定在前盖板上,在该芯棒定位座上设有一通孔;把手芯棒穿设于该通孔内,并由一限位机构限定该把手芯棒的旋转角度范围;前盖板与把手面板共同限定一空腔,把手面板设有一连通于该空腔的通孔;把手包括本体部及连接于该本体部的手柄部,本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把手面板的通孔内,本体部设有一中心孔,钥匙芯设置于本体部的中心孔内;其特点是,该电磁锁芯还包括一电磁铁组件,电磁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以及电磁芯棒;该电磁线圈具有一外壳体和一中心孔,电磁线圈的外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芯棒联接,另一端伸入到把手本体部的中心孔内;电磁芯棒的一端伸入电磁线圈的中心孔内,另一端与钥匙芯相对设置;电磁芯棒的另一端还设有一扣件,该扣件可跟随把手一起转动;电磁线圈的外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扣件的第一扣件槽;电磁线圈通电时,电磁芯棒向电磁线圈的中心孔内移动,扣件落入到第一扣件槽内;电磁线圈失电时,电磁芯棒向钥匙芯方向移动,扣件退出第一扣件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芯棒吸合型的电磁铁组件,具有体积小、开启和关闭锁体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锁芯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磁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锁芯处于未通电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锁芯处于通电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和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锁芯用于密码锁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锁芯包括芯棒定位座1、把手芯棒2、电磁铁组件3、前盖板4、把手面板5、把手6及钥匙芯7。芯棒定位座1固定在前盖板4上,在芯棒定位座1上设有一通孔;把手芯棒2穿设于该通孔内,并由一限位机构限定该把手芯棒2的旋转角度范围。结合图4所示,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芯棒定位座1上的一弧形槽11以及设置在把手芯棒2上的一定位销21,定位销21嵌设在该弧形槽11内。前盖板4与把手面板5共同限定一空腔51,把手面板5设有一连通于该空腔51的通孔52。把手6包括本体部61及连接于该本体部61的手柄部62,本体部61可转动地设置在把手面板5的通孔52内,本体部61的周壁上依此套设有卡簧8、定位片9和扭簧10。本体部61设有一中心孔63,钥匙芯7设置于本体部61的中心孔63内。
电磁铁组件3包括电磁线圈33以及电磁芯棒34。该电磁线圈33具有一外壳体331和一中心孔332。外壳体331的一端穿过前盖板4,并通过多个螺钉与把手芯棒2联接,另一端伸入到把手本体部的中心孔63内。电磁芯棒34的一端伸入电磁线圈的中心孔332内,另一端与钥匙芯7相对设置。电磁芯棒34的另一端还设有一扣件36,该扣件36可跟随把手一起转动。外壳体331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扣件36的第一扣件槽33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扣件36为垂直穿过电磁芯棒34的另一端的一不锈钢棒,电磁线圈的外壳体331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一对第一扣件槽333,扣件36的两端分别嵌入在该一对第一扣件槽333内。把手的本体部61的中心孔63的孔壁开设有一对容置扣件36的第二扣件槽66,扣件36的两端分别嵌入在该一对第二扣件槽66内。电磁芯棒34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35,电磁线圈的外壳体331的内壁上设有一环形凸缘335,复位弹簧35的一端抵设于该环形凸缘335上。
参考图5和图6,当电磁线圈33通电时,吸引电磁芯棒34向电磁线圈的中心孔332内移动,扣件36落入到电磁线圈外壳体的第一扣件槽333内。此时若转动把手6,把手芯棒2将跟随电磁线圈33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开锁功能。
参考图3,当电磁线圈33失电时,电磁芯棒在复位弹簧35的作用下向钥匙芯7方向移动,扣件36随之退出第一扣件槽333。此时若转动把手6,电磁芯棒34以及把手芯棒2将不会跟随把手6转动,从而实现闭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大震,未经周大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2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