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打结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26715.1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珊;张敬成;陶春莲;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王少明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手术 使用 打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打结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由于操作空间小,视野小,术后的包扎难度大,因此在打结时需要辅助工具。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444909A公开一个医疗用深部打结器,有一个可以代替手指的长杆和一个便于握持的手柄,在长杆的前端有引线孔,后端有结扎线收紧装置。CN101185584公开的打结器为一螺旋体。CN101214162公开的打结器由螺旋圈和柄杆组成,螺旋圈的一端固定在柄杆一端上,螺旋圈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穿线孔,缝线固定在螺旋圈的端部穿线孔上,缝线的另一端连接缝针。上述说明书中的打结器可以在打结过程对线进行缠绕成结,但是需要艰难将形成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而使结打实,因此通常还需要一个棒状的推结棒将形成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打结器,该打结器可以将线进行缠绕成结,同时将形成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
该打结器包括手柄,手柄连接外管,细管套在该外管中,手柄中有滑动部件,细管的后端连接该滑动部件以便在滑动过程使细管前端在外管前端伸出或缩回,细管前端伸出外管前端时弹性卷曲形成至少两圈的螺旋圈,手术包扎用的线穿过该细管。
上述滑动部件可以位于手柄中的空腔中,滑动部件连接弹簧,手柄上有滑动部件的定位扣槽。
本实用新型使用可伸缩的细管,伸出时在前端形成一圈或两圈以上的螺旋卷曲,夹子按螺旋圈的轴向穿过螺旋圈中央后夹住手术包扎线的端部,将细管缩回到外管中,包扎线形成一圈或两圈以上的缠绕,外管端部将缠绕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使结结实,可通过选择定位扣槽来选择螺旋圈的圈数,迅速可靠地形成死结,在视野小的深部手术如腹腔镜手术中可迅速方便地打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管缩回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细管伸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手柄1,手柄1连接外管2。手柄1中有空腔3,滑动部件4位于空腔3中滑动,弹簧5的一端连接滑动部件4,另一端连接空腔3的下部。滑动部件4的侧部连接有推杆以便于滑动部件4的滑行操作,手柄1上有可供推杆滑行的滑道,手柄1上有至少两个供该推杆定位的定位扣槽6。
细管7套在外管2中,细管3的后端连接滑动部件4,前端在伸出外管的状态下形成至少一圈以上的螺旋圈9,在缩回状态下成为直管套在外管2中。
手术包扎用的线8穿过细管3。
手术中,滑动部件4位于空腔3的远端,细管7的前部完全套在外管2中,外管2的前端插到手术部位之后,将推杆推到选择两圈的定位扣槽6扣住,细管7前端从外管2前端伸出,并由其自身的弹性形成两圈的螺旋圈9,夹子从下方穿过螺旋圈9的中央后夹住线8的头部,推杆从扣槽6上松开,滑动部件4在弹簧5作用下滑到空腔3的远端,螺旋圈9伸直并缩回到外管中,线8便出现了两圈缠绕的结,在拉紧线8的同时,外管2的端部逐步将形成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形成一个牢固的结。再将推杆推到选择一圈的定位扣槽10扣住,细管7前端从外管2前端伸出,形成一圈的螺旋卷曲9,夹子从下方穿过螺旋圈9的中央后夹住线8的头部,推杆从扣槽10上松开,滑动部件4在弹簧5作用下滑到空腔3的远端,螺旋圈9伸直并缩回到外管中,线8便出现了一圈缠绕的结,拉紧线8同时外管2的端部逐步将形成的结推到手术结扎部位,形成一个牢固的死结,完成打结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军,未经陆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式食管出血止血器
- 下一篇:胸外手术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