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电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2927.6 | 申请日: | 201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郭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佑吉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调整照明距离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宣传能通过调整焦距而改变照明距离的手电筒产品相当多,简单来说,这种手电筒的基本构造与调焦原理就在于:旋动其灯头座以改变设置于灯头座中的反射杯罩与位于主体灯座中的发光二极管(或一般钨丝灯泡)之间的距离,便能实现远距照明(聚光,高强度)或近距照明(泛光,大面积)的效果。
不过,由于这种手电筒是通过大体积的反射杯罩来使光线汇聚或发散,因此相对会使得手电筒普遍存在体积较为庞大、结构设计(如反射杯罩的光学设计部分)较复杂、难度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通过改变发光二极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而调焦的手段,产生其照明距离可被轻松地随手调整、构造设计简单与体积轻巧等效果的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包含一个长筒状的发光单元,以及一个能轴向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发光单元的一前端部的外表面上的调焦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具有一个握持筒座,以及一个固设在所述握持筒座的一前端部处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调焦单元具有一个能轴向移动地套接在所述握持筒座的前端部的外表面上的活动筒座、一个环设在所述活动筒座的后端部的内表面上且夹压在所述活动筒座的后端部与所述握持筒座的前端部之间的软环垫,以及一个封装在所述活动筒座的前端部中且可相对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远近位移的凸透镜罩。所述软环垫具有一个环设在所述活动筒座的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环本体,以及多数个相互间隔地环列在所述环本体之内环面上且接触所述握持筒座的前端部的外表面的凸肋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调焦单元的凸透镜罩选自:双凸透镜、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所述发光单元还具有一个固设在所述握持筒座的前端部处的光源固定件,所述光源固定件具有一个抵接在所述握持筒座的前端部的端面上的环圈部,以及一个朝后延伸地设置在所述环圈部的一内环缘上且螺接入所述握持筒座中的螺接部,所述发光二极管固设在所述光源固定件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所述发光单元还具有一个固设在所述光源固定件中且套设在所述发光二极管上的反光伞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所述调焦单元还具有一个螺设在所述活动筒座的前端部中的压制环,所述活动筒座具有一径向延伸地设置在其前端部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压制环相间隔的环圈状的第一挡垣,所述凸透镜罩夹设在所述第一挡垣与所述压制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所述活动筒座还具有一个径向延伸地设置在其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环圈状的第二挡垣,以及一个径向延伸地设置在其后端部的端缘上的环圈状的第三挡垣,所述软环垫固定在所述第二挡垣与所述第三挡垣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电筒,所述调焦单元还具有一个环设在所述凸透镜罩的一镜缘与所述活动筒座的前端部的内表面之间的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只要握住所述活动筒座,并轻松地将其前推或后拉,便能改变小体积的凸透镜罩与发光二极管间的距离(焦距),让凸透镜罩对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光线形成汇聚(远距)或发散(近距)的功效,使得手电筒产生照明距离能被远近调整、以及整体结构简单与体积轻巧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分解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组合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凸透镜罩与所述发光二极管间的距离较小时的状况;
图3类似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凸透镜罩与所述发光二极管间的距离较大时的状况。
图中:2.发光单元;21.握持筒座;211.前端部;22.光源固定件;221.环圈部;222.螺接部;23.发光二极管;24.反光伞片;4.调焦单元;41.活动筒座;411.前端部;412.后端部;413.第一挡垣;414.第二挡垣;415.第三挡垣;42.凸透镜罩;43.垫圈;44.压制环;45.软环垫;451.环本体;452.凸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长筒状的发光单元2,以及一个可轴向抽推滑移地套接在所述发光单元2的前端部的外表面上的调焦单元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佑吉,未经郭佑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2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