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0214.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娟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娟芬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节电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水管和热气管道上的常开电磁阀采用磁吸式的,不通电时电磁阀是打开的,当电磁阀需要关闭时就需要给电磁阀持续通电,这样就造成了电磁阀非常耗电,而且电磁阀结构复杂对通过的介质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阀,它工作时只需要给它瞬间通电就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所以非常节电,而且结构简单不会对通过的介质会产生阻碍作用。
本发明电磁阀由外壳、线圈、铁芯和跳闸机构组成。跳闸机构由基座(6)、第一复位弹簧(7)、活塞(8)、第二复位弹簧(9)和卡杆(10)组成。基座(6)上设置有可以让活塞(8)穿过的活塞通道(c),基座(6)上设置有卡杆(10)卡杆通道(d)。卡杆(10)上一端设置有卡口(b),卡口(b)中设置有钢丝棒(e)方向和卡口(b)开口方向垂直,卡杆(10)另一端是磁铁(f)。活塞(8)上设置有和卡杆(10)中的卡口(b)匹配的卡槽(a),第一复位弹簧(7)套在活塞(8)杆上。活塞(8)设置在基座(6)上的活塞通道(c)中,第二复位弹簧(9)和卡杆(10)设置在基座(6)上的卡杆通道(d)中。铁芯(5)套在线圈(4)中,铁芯(5)一端穿进外壳(1)内和跳闸机构中的卡杆(10)带有磁铁(f)的一端正对。活塞(8)先后穿过基座(6)上的活塞通道(c)和卡杆(10)上的卡口(b),当活塞(8)上设置的卡槽(a)通过卡杆(13)上的卡口(b)时,卡杆(10)在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卡住活塞(8)上的卡槽(a)使活塞(8)和卡杆(10)一起被卡合,这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启动电磁阀时就给线圈(4)通电,这时卡杆(10)被推开,卡杆(10)上的卡口(b)脱离活塞(8)上的卡槽(a),活塞(8)在第一复位弹簧(7)的推动下和卡杆(10)分离,活塞(8)堵住的出口(3)电磁阀处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非常节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磁阀中的卡杆(10)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电磁阀中的跳闸机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磁阀中的跳闸机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电磁阀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电磁阀工作过程立体剖面图。
图中1.外壳,2.进口,3.出口,4.线圈,5.铁芯,6.基座,7.第一复位弹簧,8.活塞,9.第二复位弹簧,10.卡杆,a.卡槽,b.卡口,c.活塞通道,d.卡杆通道,e.钢丝棒,f.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电磁阀中的跳闸机构由基座(6)、第一复位弹簧(7)、活塞(8)、第二复位弹簧(9)和卡杆(10)组成(如图2所示)。基座(6)上设置有可以让活塞(8)穿过的活塞通道(c),基座(6)上设置有卡杆(10)卡杆通道(d)(如图2所示)。卡杆(10)上一端设置有卡口(b),卡口(b)中设置有钢丝棒(e)方向和卡口(b)开口方向垂直,卡杆(10)另一端是磁铁(f)(如图1所示)。活塞(8)上设置有和卡杆(10)中的卡口(b)匹配的卡槽(a),第一复位弹簧(7)套在活塞(8)杆上。活塞(8)设置在基座(6)上的活塞通道(c)中,第二复位弹簧(9)和卡杆(10)设置在基座(6)上的卡杆通道(d)中。第二复位弹簧(9)和卡杆(10)先后套入基座(6)上的卡杆通道(d),然后活塞(8)先后穿过基座(6)上的活塞通道(c)和卡杆(10)上的卡口(b),当活塞(8)上设置的卡槽(a)通过卡杆(13)上的卡口(b)时,卡杆(10)在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卡住活塞(8)上的卡槽(a)使活塞(8)和卡杆(10)一起被卡合,第一复位弹簧(7)被压缩这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
本发明电磁阀中的铁芯(5)套在线圈(4)中,铁芯(5)一端穿进外壳(1)内和跳闸机构中的卡杆(10)带有磁铁(f)的一端正对(如图4所示)。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娟芬,未经沈娟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