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烤烟密集烤房用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4906.4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安;刘国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A24B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烤烟 密集 烤房用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烘烤用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烤烟密集烤房用燃烧炉。
背景技术:
我国烤烟烤房长期以来(从解放初)一直使用普通烤房(小烤房),烧火一直采用砖泥混合的卧式燃烧炉,散热器采用土胚,耐火水泥或耐火管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百良等(1993)将烤房传统的卧式火炉改为立式燃烧炉,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正锥形(或边壁略呈弧形),换热器为水泥结构的PJK型平板式火管,供热以辐射为主,以对流换热为辅,可加强通风供氧,使燃料在立式炉中经过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烟气进入平板换热器,平板式火管结合立式火炉可提高燃烧效率47%左右。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推广密集烤房,2005年以前密集烤房的加热设备以引进为主,炉膛大多数以燃烧气体燃料为主,不太适合中国烤烟烧煤的习惯。2006年后国内出现众多生产密集烤房用加热设备的厂家,这些厂家生产的加热设备的炉膛和散热器大多采用钢板焊接,炉膛结构大多沿用以前传统的结构,以煤为燃料。燃料在炉膛内经过一次燃烧后,大量的粉尘废气等一起随热气进入散热器,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仍然腐蚀者散热器,粉尘在散热器内沉积,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及热气在散热器内的流动,燃料在炉膛内一次燃烧,不能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耗能太大,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与炉膛连接的散热设备极易积灰、腐蚀,散热器使用寿命不长等现象。为此,2010年,中国烟叶总公司在全国烟区统一了密集烤房结构建造、加热设备和通风系统规格。统一规格建造的炉膛结构虽然较以前有极大的提升,但其结构上仍然存在缺陷,仍然采用一次燃烧方式,而且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及有害气体沉积、腐蚀散热器管道的问题,其在节能减排和延长散热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烤烟密集烤房用燃烧炉,它是在原有的燃烧炉内增加再次燃烧装置及分尘装置,再次燃烧装置燃料对一次燃烧后产生的粉尘气体等物质进行再一次的加热,使其二次、三次燃烧,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进入散热器量,同时,分尘板将高浓度的灰尘分离排放,减少灰尘进入散热器,从而达到减少粉尘及有害气体对散热器的损害,保证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烤烟密集烤房用燃烧炉,它包括炉体及炉条,炉体中部设置有加煤口,炉体底部设置有出灰口及进风口,炉体内设置有炉条,炉条设置在加煤口与出灰口之间,炉体上部设置有热气出口,其中:所述的炉体内壁上设置有耐火层及分尘板,耐火层设置在炉条之上,分尘板设置在耐火层与热气出口之间,分尘板上设置有燃烧棒,燃烧棒设置在热气出口上,炉体顶部设置有散热片及灰尘通道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燃烧棒竖直穿过分尘板,燃烧棒的下端与分尘板底面之间的距离为至少5c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燃烧棒为至少两排,排与排之间错缝布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燃烧棒及分尘板均采用耐高温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灰尘通道管从密集烤房的热风室穿过,其出口的设置高度高于烤房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在原有的燃烧炉内增加再次燃烧装置及分尘装置,再次燃烧装置燃料对一次燃烧后产生的粉尘气体等物质进行再一次的加热,使其二次、三次燃烧,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进入散热器量,同时,分尘板将高浓度的灰尘分离排放,减少灰尘进入散热器,从而达到减少粉尘及有害气体对散热器的损害,保证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再次燃烧装置为多排错缝布置的燃烧棒,能够保证一次燃烧后的粉尘气体等物质与燃烧棒充分接触,进而充分燃烧。
3、本发明的灰尘通道管从密集烤房的热风室穿过,其出口设置在高空,能够把通道内的热量散发到密集烤房的热风室内,灰尘通道管本事就是散热器。由于灰尘通道管的出口设置在高空,出口处负压大,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降低了有害物质在灰尘通道管体凝集程度。
4、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就能够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散热器的损害,保证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